胆宁片―胆石症治疗的又一选择

时间:2022-10-18 11:16:45

胆石症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已经占据了中国慢性病发病率前10中的第6位。胆石症并发症多,危害严重,并且由于很多病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医疗费用较高,大量占用着医疗资源,对个人、医院和国家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胆石症防治的困局:只有手术一途?

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胆石症的治疗研究却一直进展缓慢。自从1882年德国名医Langenbuch在欧洲完成了第1例胆囊切除术,并提出了胆囊结石治疗的治疗原则后,这些原则就鲜有变化。直到今天,胆囊切除手术仍然是治疗的“金标准”,虽然手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术式不断涌现,小切口手术、腹腔镜下的手术已普及,甚至经脐入路(TUES)和无瘢痕手术(NOTES)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这些手段的最终结果仍是胆囊这一脏器的切除,难道我们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胆囊切除所带来的很多问题我们还无法解答。胆囊结石病人众多,完全依靠手术显然不能解决问题;成石性胆汁来自肝脏,从改正脂质代谢解决胆汁成分的思路发展看,比切除胆囊更为合理;医源性损伤还未能完全避免;胆囊切除后,肠肝循环和脂质代谢的变化不能完全代偿恢复;胆囊具有某些免疫功能,切除术对人体的长远影响值得研究。所有这些问题使非手术治疗和保胆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支持其发展理论基础之一是胆石成因研究。

胆石成因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胆石成分分析与胆石核心分析,之后有70年代的Small三角成石理论和针对胆色素结石的Maki成石理论,到80年代出现促抗成核理论和溶石疗法,90年代有更趋先进的成核因子和基因研究,到今天,胆石成因研究向多元化和临床化发展。但是,这些研究看起来仍停留在实验的阶段,它的成果能否成为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新的救世主呢?

药物干预胆石症防治:中药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国人在胆石成因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其中包括最强促成核因子的筛选和鉴定,33.5KD泡蛋白(成核活性0.310)是迄今发现活性最强的成核效应蛋白;发现了糖链参加和介导胆石的形成过程,对调节成核效应蛋白活性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物干预实验,对目前常用的多种中西药物进行了干预试验,最后出乎意料地发现中药表现不俗。常用于治疗慢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的胆宁片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及胆汁中的促成核因子含量,而常规治疗和胆酸钠均未发现有此效果。接着,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胆宁片能使促成核因子糖链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其促成核活性降低。胆宁片的表现无疑为药物干预成石过程,逆转成石趋势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胆宁片,一种药物多种收益

胆宁片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胆道感染和胆石症的常用中成药,临床使用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尤其在江浙沪地区应用广泛,每年有超过160万人次的患者使用,由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而受到医患的普遍好评。长期以来,胆石症病人除了手术以外,常用治疗手段就只有随访和争议颇多且复发率较高的药物溶石治疗;药物匮乏,患者的症状难以得到缓解,只能得到简单的解痉和止痛治疗。而中药往往能够显著改善和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使其少犯甚至不犯,胆宁片在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的临床症状改善率>90%,正是这方面典型代表。

在药物的基础药理学研究方面,胆宁片也做了很多深入的工作,针对临床前期和临床期都有相关的研究,从研究的深度看,不仅同类的中成药中少有,一些化学药物也有所不及。在临床前期,针对疾病初起的生化代谢和感染阶段,可起到消炎作用;在致石胆汁、成核和结石形成阶段则能改变胆汁成分,减少促成核因子含量和保持胆流通常,从而起到药物干预成石过程的作用。在临床期,可使用胆宁片缓解临床症状;针对术后患者,则可起到控制其术后症状及防止结石再生的作用。可以说,通过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获得多种收益。

医师信赖,中成药全面胜出

根据一项在全国6个主要城市开展的医师咨询活动中(该活动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南京及杭州开展,有1 000余位临床医生参与,其中内科占44.4%,外科占30.1%,其余科室占25.5%),我们发现,在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的治疗中,利胆类中成药受到一线临床医生的普遍欢迎,其中胆宁片以34%的提及率名列所有品种的榜首,消炎利胆片以21%列第2,而一些传统的化学药却由于不良反应较大或价格昂贵而受到冷遇。

究其原因,医生对于治疗药物的选择最关心的是疗效确切和用药安全两个方面。以胆宁片为例,对于因胆石症引起的多种症状如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等都有缓解的作用,疗效已在医患中形成口碑。安全性方面,尽管也有医生提到存在出现稀便、腹泻等问题,但都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等方法得到解决,总体来说令医生们放心。有些受访医生则提到,中药的使用时间已经非常长,像胆宁片已经使用>20年,这本身就是一种在安全性方面的保证。

排名第2位的消炎利胆片以见效快和价格低廉受到医师青睐,美中不足的是消炎利胆片仅能适用于急性胆道感染,不能长期应用;经典化药熊去氧胆酸仅列第3,略出乎意料,其原因是进口药价格高昂,难以普及,对于国产同类产品则有医生担心不良反应较大;列在第4位的仍然是中成药,胆舒胶囊起效较快,并且有一定解痉的作用,但因胃肠刺激性较大而致使一些病人的服用依从性较差;茴三硫的提及率为10%,列第5位,是应用较多的化药之一;紧随其后的金胆片和胆石利通也都是中成药或中西药复方制剂,中成药在这场竞争中可说全面胜出。

上一篇:心血管疾病合并高血糖1例 下一篇:依伦平在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