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停车难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8 10:18:57

老小区停车难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宁波经济发展,私家车数量日益增多,截止2014年7月宁波市区机动车保有量1139157辆;比上年增长13.99%;家庭汽车拥有量保持快速增长。而宁波海曙区内老小区众多,“停车难” 问题日益凸显,车位不足、规划滞后、停车制度亟待完善,停车纠纷屡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宁波海曙老小区停车现状的走访调查,了解宁波市老小区停车难现状,剖析宁波市停车难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关键词:海曙区;老小区;私家车; 停车难

海曙区,地处宁波市中心,东临奉化江,北濒余姚江,西南与鄞州区接壤。海曙区地处宁波市最繁华的地段,是宁波中心商贸商务区。全区总面积29.44平方千米。该区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76个社区。截止2013年底海曙区户籍总户数112937户,总人口298667人。

而海曙区老小区数量众多,尤其是新街社区、天封社区、迎凤社区、马原社区、苍水社区、郎官社区、汪弄社区、新芝社区、南苑社区等老小区停车难尤为突出。由于这些小区建立年份已久,原有规划设计严重不足,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日益增多,停车难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民生问题。

一、老小区停车难的现状

1.老小区停车位严重匮乏。由于老小区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在小区建设之初尚未预料小汽车的保有量及增速会如此之大,故老小区停车位在规划和设计上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

2.车辆乱停放现象严重。在我们走访的几个老小区,很少发现有划分好的车位和指定的固定停车位,车辆随机停放路边现象较为严重,车位一般先到先得。当进入上班和下班高峰期时,常常因路边停放的车辆霸占原本狭窄的小区道路,造成交通拥堵。

3.外来车辆停入小区较普遍。由于海曙区是我市商贸集中区域,老小区周边写字楼众多,员工常常为图一时之便,或为了少交停车费将车辆停入老小区。加剧了部分老小区停车难,如科技创业大厦就常常会有车辆停进毗邻的汪弄社区,且部分车辆往往随意停放,占据社区出入要道,甚至堵住居民楼道或车棚,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二、老小区停车难的成因分析

1.规划设计不足,老小区内自身停车空间有限。由于老小区在规划设计之初,对汽车数量和停车位需求增长缺少考量,造成老小区的停车位规划远远落后于实际情况。加之老小区道路普遍较为狭窄,原本并不宽敞的道路被占用后,给小区车辆的正常通行造成诸多不便。

2.老小区停车位管理不到位或难以管理。对于很多老小区内出现的车辆乱停放问题,物业没有尽到疏导、劝导其有序停车的责任,更谈不上对小区的停车位进行合理的划分。还有许多开放式的老小区,根本就没有物业(如新芝小区、高塘二村、马原小区等),对于在小区内的停车规范全凭业主们自觉。但是事实上,在缺少有效管理的情况下,停车难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3.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加剧老小区停车难。截止2014年7月宁波市区机动车保有量1139157辆;比上年增长13.99%;家庭汽车拥有量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购买私家车的需求不断涌现。虽然,面临停车难和道路拥堵的问题,有40.58%的居民表示购车意愿受到影响,但仍有59.42%的居民表示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购车计划。

三、缓解老小区停车难的对策研究

1.小区内优化设计、增设停车位。(1)划线优化停车位。将所有空地科学合理划线增设车位。(2)毁绿增设停车位。将小区内已损坏且修补无效的绿地,通过铺设草坪砖、退草植树等方式增设停车。(3)优化管线增车位。以老小区改造为契机,将原来杂乱横在小区道路上的通信、电力等管线进行合理优化后,全部埋入地下,拓宽小区路面,挤出空间,增设停车位。

2.利用小区条件,实施错时停车。调查发现,海曙区许多老小区周边分布了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大型商店等,这些单位白天停车较多,晚上相对空闲,而小区居民停车则与之相反。为此,小区可与上述周边企事业单位达成协议、共享资源。

3.周边路段增设“潮汐停车位”。在老小区周边公共道路增设“潮汐停车位”。如鄞州区在永达路金纬宾馆路段(宋诏桥路路口至中兴路路口)北侧,设置“潮汐停车位”。规定早上7点到晚上7点,禁止在潮汐车位里停车,其余时间段可以停靠,以此缓冲老小区停车部分压力。同时在车辆来往比较疏的地方设置时段性停车位,对白天实施收费停车,晚上免费停车。

4.落实新增停车位财政补助。2014年开始海曙、江东、江北三区的老小区通过内部挖潜,划线新增的停车位可补助500元/车位,通过建设改造新增的车位补助2000元/车位。建议根据各区县财政实际情况予以落实、推广此政策。

5.老小区积极引入立体停车库。如香港、南京、北京、上海等地部分小区已引入可移动立体停车库,这种可移动的立体停车库和一般的停车场立体停车库最大的区别在于,既可单个使用,还可移动位置使用,不“横向发展”只在纵向空间里拓展延伸,根据停车库的型号不同,原本一个地面车位里就可停放2―3辆车。1000个车位,可以解决6000辆次的车辆停放。这种车库不需要专人管理,车主自己就能控制,更适合在车位紧张、停车规划少的老小区里投放。

6.新建公共停车设施,按时段收费。利用高架桥下空间、三改一拆用地和其他空置闲置土地等,建设一批临时停车场,利用停车时间差,推动停车位共享。且按停车时段不同收费。建议公共停车场晚6:00―早7:00.半价收费。2014年海曙区新增配建停泊车位5306个,但仍应加大力度挖潜增量,以此释放部分老小区停车难压力。

7.加快地铁、轻轨、公交等建设。通过加快地铁、轻轨建设,完善公交线路设计、增加公交投放力度,增设公交专用车道等方法,增设公共自行车点、投放量。引导居民树立 “绿色出行”观念,适度控制私家车拥有量和增速。

(指导老师:谢桂芬)

上一篇:财务报告目标演变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浅析水利水电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