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菌丝体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作用

时间:2022-10-18 09:55:28

摘要:建立荷瘤(S180)小鼠模型,用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菌丝体灌胃(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为0.25、0.5和1.0 g/kg/d)至模型组肿瘤直径达1 cm停止给药,测定抑瘤率和各脏器指数。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顺铂3 mg/kg/d)显著抑制小鼠体重的增加,而桑黄菌丝体3个剂量组对小鼠体重的增加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18.3%、29.5%和40.7%。桑黄菌丝体对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的影响小于阳性对照药物顺铂。

关键词:桑黄菌丝体; 小鼠肉瘤S180; 抑瘤作用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1],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殖而形成的异常病变组织,是造成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一些食药用菌中的活性成分不仅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且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2]。桑黄菌属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yaceae),针层孔菌属(Phellinus)[3],是一种多年生的珍贵药用真菌,有“森林黄金”之美称。中医认为桑黄性甘、平、味苦、味辛、归肝、膀胱经,可用于治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脾虚泄泻等[4]。早在1968年,日本人IKEKAWA 等发现,桑黄野生子实体的水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96.7%[5],温克等人研究表明,桑黄提取物对小鼠胃癌和S180肉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3.09%和46.07%[6]。

现代研究发现桑黄含有多糖、三萜酸、麦角甾醇和黄酮等活性成分[7],具良好的抗癌活性。然而桑黄天然资源有限且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利用人工发酵法生产桑黄菌丝体的工艺已相对成熟,通过发酵工程大规模生产可以克服子实体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8],已有研究表明桑黄发酵菌丝体具有与子实体相似的活性成分,但关于桑黄菌丝体抗癌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拟通过小鼠肉瘤S180考察桑黄菌丝体的体外抑瘤作用,以期为桑黄菌丝体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发酵菌丝体由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种资源中心第三研究室提供。100%菌丝体,浅褐色粉末,批号20131012。

1.2动物与细胞株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 g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军)字 第20013-007号。S180细胞株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中心细胞室提供。

1.3主要试剂

顺铂(南京制药公司,批号20130706);HyClone改良型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赛默飞世尔生物化学制品(北京)有限公司];青霉素及链霉素溶液(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胰蛋白酶(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磷酸盐缓冲液(PBS)(晶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S180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动物分组[9]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所有实验操作均按清洁级标准在清洁级动物室中进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饲喂实验小鼠常规饲料,正常条件培养。

将液氮冻存的S180肉瘤细胞株按常规方法解冻、复苏,于HyClone改良型RPMI-1640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和100 mg/L链霉素)中培养,置于37 ℃,5% CO2孵箱中常规培养传代,传4~5代。取对数生长期的S180肉瘤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后吹散吸出,用PBS液洗涤1次,156.5 g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加生理盐水制成浓度为1×107个/mL单细胞悬液装入离心管备用。60只小鼠左前肢腋下剃毛、碘伏消毒。吸取细胞悬液0.2 mL皮下注射到小鼠左前肢腋下。

接种小鼠每天称重,饲养1周左右,观察腋下接种部位肿瘤长出情况,待肿瘤直径约5 mm左右,随机分组,每组样本数为10,设置阳性对照组[顺铂(DDP)3 mg/kg/d]、桑黄菌丝体给药组[低剂量组(SHJⅠ):0.25 g/kg/d、中剂量组(SHJⅡ):0.5 g/kg/d、高剂量组(SHJⅢ):1.0 g/kg/d]和空白组(生理盐水)。各组样品用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进行灌胃给药,阳性对照组溶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

1.5项目测定

至模型组肿瘤直径达1 cm停止给药(连续给药7 d后),次日处死。取肿瘤组织、脾脏、胸腺,去血污称重,计算抑瘤率和各脏器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

计算公式如下:

抑瘤率(%)=(对照组平均瘤重-实验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

脾脏指数(mg/g)=脾重/体重

胸腺指数(mg/g)=胸腺重/体重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以t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雷萍,等:桑黄菌丝体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作用

2结果与分析

2.1桑黄菌丝体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及体重的影响

桑黄菌丝体对小鼠Sl80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1),给药组的平均瘤重明显小于空白组,与空白模型组相比,桑黄菌丝体的高、中剂量组均有抑制S180的肿瘤生长作用;桑黄菌丝体对S180的抑制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18.3%,29.5%和40.7%。阳性对照组显著抑制了小鼠体重的增加,而桑黄菌丝体3个剂量组对小鼠体重的增加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表1桑黄菌丝体对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2.2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桑黄菌丝体各给药组及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均有所降低(P < 0.05),但桑黄菌丝体各组对上述两指标影响小于阳性对照药物顺铂(表2)。

表2桑黄菌丝体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Table 2Effect of P. igniarius mycelium on murine

3讨论

癌症是发病率极高的疾病,由于目前抗肿瘤药物大多为非特异性、副作用较强的化疗药物,而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较小,因此成为研发的热点。SASAKI等发现桑黄中发挥抗癌作用的有效物质为多糖[10]。杨全等用桑黄菌丝体多糖饲喂荷瘤小鼠,结果表明,桑黄菌丝体多糖能抑制腹水型荷瘤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饲喂桑黄菌丝体多糖的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增加,并且存活时间也显著延长[11]。本试验通过建立荷瘤(S180)小鼠模型,观察了桑黄菌丝体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显示桑黄菌丝体对小鼠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且对荷瘤小鼠免疫力的损伤小于阳性药物组。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桑黄菌丝体中有效成分分离的研究。

董改霞,洪行球,黄燕芬.基因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2):2367.

[2] 陈开旭,王为兰,刘军,等. 食用菌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5,31(3):35-42.

[3] 张小青,戴玉成.中国真菌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17-191.

[4] 刘波.中国药用真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71-72.

[5] IKEKAWA T, NAKANISHI M, UEHARA N, et al. Antitumor action of some Basidiomycetes, especially Phllinus linteus[J]. Gann, 1968, 59(2):155.

[6] 温克,陈劲,李红.桑黄等四种抗癌药物抗癌活性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 28(3):247-249.

[7] 原敏敏.桑黄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1.

[8] 郑立军,王清,季俊虬,等.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3):61-64.

[9] 张敏,纪晓光,贝祝春,等.桑黄多糖抗肿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6,22(3):56-58.

[10] SASAKI T, ARAI Y, IKEKAWA T, et al. Antitumor polysaccharides from some polyporaceae, 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 Pat and Phellinus linteus (Berk. Et Curt) Aoshima[J]. Chem Pharm Bull, 1971, 19(4):821-826.

[11] 杨全,胡旭光,王琦,等. 药用真菌桑黄菌丝体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713-1715.

上一篇:李碧红:古典当代,荷花意与形 下一篇:假期户外烧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