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励中成长在评价中发展

时间:2022-10-18 09:32:09

在激励中成长在评价中发展

【摘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语言仍然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工具。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评价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语言仍然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中教师该如何实现课标所说的:评价的目的是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坚持做到赏识、鼓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

我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务必讲究恰当、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这是当代社会张扬个性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理解如何,老师都一味叫好,廉价表扬。对一些是非分明的问题,老师应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一位老师上《田忌赛马》这一课,学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发散思维,说说第二次赛马结束后,田忌与孙膑又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

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田忌感激不尽地对孙膑说:‘第二次赛马取得成功全靠你,快跟我到府上喝两杯。’来到田府,田忌取出二十两黄金酬谢孙膑,还送给孙膑两个美女。(全班学生听到这里大笑,师也笑)孙膑欣喜若狂,连声称谢说:‘以后有什么要兄弟帮忙的,尽管吩咐!’两人就一起喝酒,直到天亮才回家……”

学生说完,师评价道:“这位同学的想像力真丰富啊,值得我们学习!”……

不知这位老师是否听清了学生的回答,但她的评价令人感到吃惊。孙膑帮助田忌第二次赛马反败为胜,是因为他经过认真观察后想到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体现了孙膑的胸有成竹、足智多谋。孙膑并不是为了财物,更不是为了什么美女才帮助田忌的。学生小小年纪就如此“利欲熏心”,老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而老师如不加以纠正、引导,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将会形成怎样的价值观呢?

三、力求达到具体、丰富

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言,过去我们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为单一,或以笼统的“很好!”“好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以“你说错了,请坐!谁来说?”这类简单、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否定学生的回答;或一味给以“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

《识字6》这是一组有关动物的词串。我让孩子们利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进行词串的朗读。

生1:(美美地读)仙鹤、孔雀、鹦鹉。

师:(立刻竖起大拇指夸道)哇!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仙鹤在蓝天上飞翔,孔雀展开美丽的尾羽在比美呢!

生2:(摇着小脑袋读)猴子、猩猩、麋鹿。

(很多学生举着小手迫不及待地要发言)

生3:我也想夸一夸他,听了他的朗读,我好像看到猴子在树上荡秋千,猩猩在吃香蕉呢,真有趣!

生4:老师,我也想读。狮子、大象、老虎。

生5:我想给她提个意见,她读得太小声了,显得狮子不够凶猛,应该这样读:狮子、大象、老虎。(瞪着一双大眼睛大声地读)

生4: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我在读的时候,好像看到狮子刚睡醒,所以我小声地读。

生6:老师,他们想的不一样,读的也不一样。

师:你真会总结。孩子们,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感受也不同,只要你敢于表达,你就是最棒的!

在这一则案例中,我充分发挥了自身评价语言的示范作用、导向作用。如:“哇!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仙鹤在蓝天上飞翔,孔雀展开美丽的尾羽在比美呢!”我的这一评价力求不像从前那样夸一夸“你真棒”或“你读得真好”,而是把好在哪里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评价才有针对性,才有吸引力,孩子才会听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而且有了老师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进行评价,慢慢地,他们的评价语言也就会随之具体、明确、丰富、精彩。

四、积极倡导诙谐、幽默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

特级教师于永正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为教学增添亮色。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煞有介事地说:“这位同学读得多好,陆晓荣同学听得都入了迷了。我发现他在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同学们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既肯定了那位同学精彩的朗读,又借助听课同学的表现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

参 考 文 献

[1]张芹.激励评价――让学生在师爱的阳光里扬帆起航[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1(3).

上一篇:从成功个案看知、情、行在德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数学思考“五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