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8 07:51:44

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农村土地实行有序流转,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为全面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以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土地方式。本文以信阳市平桥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对该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着重对当前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建议

一、平桥区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

信阳市平桥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辖23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265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区总人口82万,其中农村人口62.5万,占76.22%。全区总面积18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4万亩。全区耕地流转面积40.4万亩,占耕地面积32.6%。转包21.5万亩,占53.2%,出租16.5万亩,占40.8%,入股2.2万亩,占5.45%,互换转让0.2万亩,占0.55%。调查得出,平桥区土地流转呈现如下特点。

目前,平桥区农村土地流转有五种形式: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主要以转包和出租为主,占土地流转面积的78%。

1、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显著提高。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极大地利用了土地资源,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从土地利用上来看,土地流转后小块并大块,每亩增地7%左右;从土地产出效益来看,土地流转后选用优良品种,采取精耕细作,科学种植或种植茶叶、石榴、红薯、花生等特色产业,效益明显增加。从农民个体来看,五里镇农民李延清在土地流转前家庭承包土地12亩,分散在4处,为解决土地分散种植问题,2008年他从村集体转入土地400亩,集中连片种植珍珠黑香瓜子,通过规模经营,当年获利60万元,除去流转费、建设费、雇工费等各项成本后纯收入达到22万元,比过去分散种植大豆的收入翻了几番。

2、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土地互换、大户转包租赁等形式开展土地流转,按照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茶叶、石榴、花生、红薯、珍珠黑香瓜子及生态养殖,形成了特色产业带,呈现出以特色兴产业、以产业带创业、以创业推动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土地流转,一方面有效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农民既可以得到土地租金收入,也可以通过外出务工或寻找新的致富门路增加收入。五里镇农民吕国山把自己的9.6亩家庭承包地转出后获得流转费4760元,流转后他购置收割机、拖拉机从事机收、机耕服务,两项合计比流转前增加收入8万元左右。

3、农村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劳动力得到空前解放。通过实施“技能再造工程”和“阳光工程”培训,全方位提高农民经营水平和再就业技能。有的被返聘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就近打工,成为农业工人,更多的农民通过经商、外出务工和创办私营企业,获得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4、农村土地流转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土地的合理流转,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经营大户集中了土地、技术、市场等大量资源,促进了家庭经营同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合作社把社员组织起来,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市场销售,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维护会员利益,发挥品牌效益,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会员收入。

5、农村土地流转使农业科技应用和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流转土地集中在种植大户手里,不仅有利于推广良种良法,提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土地的规模经营也为提高机械化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大提升了当地农业生产的产出效益,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二、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平桥区土地流转过程中,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一批新型农业发展主体蓬勃发展,培育大户此起彼伏。但在流转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土地流转仍有不规范的地方,还有相当多的流转农户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容易引发纠纷。二是供需双方信息有效对接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流转纠纷难以得到及时有效调处,流转双方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三是流转零星无序,不利于规模经营。四是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不足,思想不解放,行动不主动,延缓了土地流转的步伐;五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有后顾之忧。六是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民综合素质较低,非农就业空间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

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第一篇大文章,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用足用活政策,把这篇文章写得精彩,是我们共同的任务。为此,必须要明确职责,理清思路,针对当前我区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加强管理服务,推进我区农村土地流转平稳健康发展。

三、对策建议

1、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对已流转的土地,要认真核查,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和规范,确保不留土地流转纠纷隐患。二是积极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地开展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促进规模经营。三是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定点收集、定时上报、定期,切实解决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不畅等现象,四是健全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对流转合同及相关资料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设立流转登记册,记载和反映流转情况。五是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各地、各级要依托已建立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积极开展有关法律政策宣传、流转信息、流转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合同签证、利益关系协调、纠纷调处等服务,培育良好的流转市场环境。六是加强宣传和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土地流转政策的理解。加大对农民再就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拓展农民非农就业空间,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

2、全面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和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进行土地流转的基本条件,是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基础性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认真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认真做好土地流转的核查清理,逐户登记好所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流转对象、流转用途、流转期限等内容,认真填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并确保发放到集体和农户手中。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实现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信息化。

3、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多种形式的流转。各地、各级要根据不同情况,结合实际,引导多种形式的流转。一是以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积极发展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流转的土地,促进土地连片规模经营。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带动土地流转。要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外引”、“内育”等办法,建立农产品标准化基地,扩大流转规模,创建品牌,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三是鼓励社会资本、各类企业、科研机构、城镇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承包经营土地,兴办或与农民联办农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或订单农业方式,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建立特色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4、全面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和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进行土地流转的基本条件,是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基础性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认真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从2009年4月份开始,利用三个月时间对全区土地流转情况进行全面核查,逐户登记好所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流转对象、流转用途、流转期限等内容,认真填写《农村土地承包权证》、《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并确保发放到集体和农户手中。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实现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信息化。

5、进一步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要积极创造条件,高标准、高起点建立乡、村两级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资本运作。同时,进一步争取政策,探索成立土地银行,开展农用土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存贷包装,探索土地经营权的抵押和信用担保效能,争取土地能够获得资金融通。

6、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弱化农村土地的福利性质和社会保障功能,突出其生产发展和增收致富功能。切实落实好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五保供养、就业引导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的救济扶助力度,消除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心。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外出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使农民在城乡劳动市场上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收入较稳定的工作。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新农村特区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手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配备专门人员和力量开展此项工作,并建立起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工作规程,全面掌握土地流转动态,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各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服务技能,同时,注重发现、研究土地流转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工作沟通指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各部门都要不断改进和强化工作手段,正确引导,加强组织协调,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上一篇:玉米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下一篇:浅析涟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