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评教活动的分析与探讨

时间:2022-10-18 07:23:17

对学生评教活动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学生评教;作用;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0―0053―01

学生评教是评价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评教既是学校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对“教”、“学”双边活动的合理探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保证。

一、 教学评教的作用

1.通过评教帮助教师了解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掌握学生对教学和教师的期望,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通过反馈评教信息,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调整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的理性效果。

3.通过学生评教能促进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的素质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和发展。

二、我校评教活动分析

我校对全校包括音乐课在内的各个学科,都已经进行了学生评教活动。从评教的结果看,是客观公正的,对学校保证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意义,对教师提高教学方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刚开始,评教是从“课堂纪律、课堂教学效果和对该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的。“课堂纪律、课堂教学效果”两项属于较客观的评项,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客观评价;而“对该教师教学综合评价”这一评项的设置倾向主观,显然高于学生的评价能力。因为“教师教学综合评价”包含多项评价因素: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议、观察与会谈、教学成果展示等。显然,“教师教学综合评价”由学生来确认不能达到必要的信度。学生评教结果能否被教师有效地接受成为问题。由此可见,每个评项的设置应尽可能的既涵盖课堂教学,又不能高于学生的评价能力。

重新设计后的评教是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课堂纪律、课堂教学效果、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以及对该教师教学综合评价”六个方面来进行的。每一评项都分别设置了三个等级,划分更合理,便于学生理解、衡量。这次的评教设计比之前的设计要更加综合,与学生的评价能力基本接近,评项的设置已基本上涵盖课堂教学的几个方面,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等。其评教结果必然更加客观、可信,便于教师弥补和改正,教师也接受这一评价结果。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学生评教,才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有了提高,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

三、对学生评教工作的建议

第一,评教表的设计要客观有效,引入增量评价法。目前使用的评教表内容综合,缺乏针对性,不能体现学科特点,特别是音体美等人文学科,针对性不强。如这些学科没有作业可批改,却也列为评教项目等。建议对各个学科进行单独评教,引入增量评价方法,即针对主课、副科、音体美、班主任单独设计评教表,评教表尽量突出学科特点,完善评教方案,注重体现教师专业发展与进步情况。

第二,统计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每次参与评教的学生人数较多,统计工作量大,评教结果仅仅属于定量评价,无法进行聚类分析;评价指标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分级评价在指出教师今后努力方向方面的功能。建议设计开发一套专业的软件系统,突出可持续性、简洁性、实用性,便于学生填写,工作人员录入和教师查询。

第三,评价体现民主性,突出人文性。学生对教师的评教有个人色彩。即在评教过程中对班主任和主课教师有一种迎合心理,对平时要求较严的副科教师评教趋于情绪化。建议学校成立专门考核小组,民主制定评价原则,聘请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或专职教研员组成,并且允许教师质疑、核实,做好前期工作避免教师产生不良情绪;对学生要求匿名评教,同时对学生加强正面引导教育,保证学生不受误导。

第四,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改变“学生评教”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标准的现象,既设立一套更完善的指标体系,把“学生评教”作为指标之一包含进去,设置“教师自评”、“ 教师互评”、“ 家长评教”等评项,并重视运用访谈法等手段,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各个主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即通常所说的重视相对评价而非绝对评价,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教学、教师,更易激励教师的进步,也更能体现评教的意义。从本质上说,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其绩效一定高于学生评教机制,它可以使教师迸发出更高的工作热情,更能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特征。

应该说,广大教师期待学生评教理想状态,是一种互动的教学评价,并不意味着摒弃一切或者一切都要创新。以往所使用的学生评教方法仍有可借鉴之处;学生评教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根据校情、学情、师情而定。只有符合学情、师情、富有人性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才能使教学评价成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涓涓不断涌来。

上一篇:我来草原找寻前世的记忆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