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多元文化实施的策略

时间:2022-10-18 07:22:30

小学音乐课堂中多元文化实施的策略

摘 要: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是当今时代进步中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在着重推行课程标准的现下,教育内容、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渐渐具有了崭新的意义。从多元化教育的内在出发,为了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与音乐素养,让学生拥有和谐健康的心理素质,就多元文化如何渗透小学音乐教育做出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音乐课堂;多元文化;策略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固有模式的音乐教学逐渐转变,富含文化多元性的音乐教育替代了原本的核心理念。由多元文化所倡导的新方向与新思路成为现代小学音乐教育的崭新路标。世界各国的音乐领域正逐步接受以多元模式为核心关键的教育方法,在推动这一教育模式深入发展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

一、用多元教育导入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新奇开阔的世界会牵动他们的好奇心,导致注意力过于分散,而一个有趣且引人注目的课堂导入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了潜移默化地渗入多元文化,借此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致,教学导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切点。

笔者曾设计过《七个小兄弟》的教学导入,通过伴随伴奏做摆手、律动等互动,询问学生对童话中各个角色的喜爱程度来炒热课堂气氛,再由童话中的七个小矮人引入音乐作品的《七个小兄弟》,让学生对d、r、m、f、s、l、t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与领会,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试唱,在这个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口形发音,用及时的鼓励、赞赏勉励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趣味性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对教学的反馈回应速度加快,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用多元教育培养情感体验

不论是文字或音乐,只有抓住其中的情感才能体会作品蕴含的思绪。作为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和体现形式的一种,音乐的学习离不开情感对心理的驱动。因而,为了同时达到教授音乐与陶冶情操的目的,教师可以尝试适当地在情感体验中应用多元教育的方法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格情感。

笔者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授过《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这一章节,考虑到这一节的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还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笔者提议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书籍等来收集与歌曲有关的主题、作曲家和背景资料,而在课内教学时,每一位学生展示的成果都让笔者在惊讶之余由衷欣慰。学生不仅利用文字与音乐光盘呈现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还有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音乐天赋,用乐器再演了部分歌曲的小节。在学生发表结束后,笔者做出了简单归纳,接着利用幻灯片放映了部分祖国大好江山的美图集锦,同时用音乐教师提供的竖笛、钢琴等多种乐器对乐曲做了演奏;而笔者制作的歌词卡片与随堂课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笔者鼓励学生自编自奏,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抒为文字,编入歌曲,运用多元文化的教育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经历,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感受音乐、吸收知识、转化音乐情绪的过程中提升了心理与音乐的素质。

三、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多元文化

课堂活动是小学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表现以及创造能力等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巧妙地渗透多元文化,以期促进学生在提升音乐素养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多元文化。

如,在学习歌曲《两只小象》时,我以《火车开了》旋律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去参观动物园,其中象妈妈带领着象姐姐和象妹妹加入了动物音乐会。此时我出示了三张节奏卡,其中大鼓 × ― / × ― /(嘭 - 嘭 -)代表象妈妈的脚步声,以小鼓 × × / × × / (哒 哒 哒 哒)代表象姐姐的脚步声,以手鼓 × × × × / × × × × /(得得 得得 得得 得得)代表象妹妹的脚步声,以此引导学生边听辨节奏,边加以模仿。待学生掌握基本节奏之后,我与学生一同模仿了小象的肢体和动作,并结合见面握握手、扬起鼻子、勾一勾等体现小象感情融洽的动作,鼓励学生讲述了自己的好朋友,学生既学会了音乐知识,也感受到朋友间的情谊。最后我还结合西双版纳、印度、越南、非洲等地区的大象为例,讲解了其生活习性等知识,以此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教育的持续性决定了教师在多元文化全面覆盖的趋势下,积极思考如何完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全面化的健康成长。体现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则要做到适当地运用多元文化的优势,培养学生对音乐深入了解的兴趣,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与欣赏视角,让学生在学会、了解、懂得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与全面提升的优秀素养。

参考文献:

[1]邓晓桢.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的渗透[J].黑河教育,2016(4).

[2]龚红艳.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罚2015(13).

上一篇:反思教育现象 下一篇:如何将乡土资源融入生态启蒙教育环境创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