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腺癌术后出现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治疗体会

时间:2022-10-18 07:21:46

在乳腺癌术后出现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l3年10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皮瓣积液伴感染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处理或积液处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结果 46例均到达临床治愈,治愈率100%,皮瓣无缺血坏死,切口均临床愈合良好,积液合并感染症状完全消失,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组平均耗时7d,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引流组平均耗时12d。结论 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患者创伤小,治疗时间短,而且患者感觉舒适度较大,痛苦小;在临床治疗中可适当推广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处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瓣积液伴感染治疗的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下积液;感染

关于乳腺癌的治疗,除非较晚期病例,手术仍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多具有手术指征,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是常见的术式,保乳术是早期乳腺癌治疗趋势,中晚期患者多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是切除整个乳腺、剥离皮瓣范围广、创伤较大,术后术区易出现皮瓣下积液并伴发感染,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10.0%~20.0%,甚至高达30%以上,好发部位为腋下,锁骨下,肋弓上和胸骨旁。目前认为通畅引流及时排出积液是防治皮下积液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1]、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纱条填塞引流、传统的积液区注射四环素、红霉素、高渗葡萄糖等方法[2],笔者对照分析以上两种方式在46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伴感染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10月~20l3年10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伴发感染病例进行有效治疗及分析。

1.2方法

1.2.1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 于患者皮肤红肿、积液波动感最明显处或B超定位积液最低位处,予以术区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满意后,取长约0.5cm切口,切开皮肤,置入引流管缝合皮肤并固定引流管外接负吸引压器[3],局部予以加压包扎使皮瓣贴合胸壁。注意观察引流量、引流液颜色及引流性质等,根据局部情况给予哌拉西林或头孢唑啉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加强局部切口换药,切口及时换药,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同时给予切口红外线微波热疗,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如患者引流管连续3d引流量

1.2.2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 于患者皮肤红肿、积液波动感最明显处或B超定位积液最低位处,予以术区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满意后,取细针穿刺接注射器,反复抽吸积液抽至负压拔针,适当加压包扎,密切关注积液情况,每日反复穿刺抽吸,抽吸后适当加压包扎,每日换药,并根据局部情况给予哌拉西林或头孢唑啉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加强局部切口换药,切口及时换药,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同时给予切口红外线微波热疗[4],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直至积液量明显减少、皮瓣贴合、积液感染症状消失、切口完全愈合。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

2结果

2.1皮下积液感染发生率 25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46例发生皮下积液感染,感染率18.1%。平均年龄45.2岁,其中横梭形切口36例、纵切口10例均发生于拔除引流管后或引流管不通畅时。确诊后给予通畅引流,随机分为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组23例,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引流组23例,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其中应用哌拉西林38例、头孢唑啉8例。两组一般资料及抗菌药物应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种引流方式疗效分析 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及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引流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治愈率均达到了100.0%,两组平均治愈时间7d及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游离皮瓣范围广、毛细管道大量破坏、电刀的广泛应用及术后不合理的功能锻炼等因素,使术后术区易产生皮下积液并伴发感染,本研究25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46例发生皮下积液并感染。皮下积液发生后,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皮瓣漂浮,皮瓣与胸壁无法建立毛细血管供应,促使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处理不好会影响手术切口愈合,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等进一步治疗,总之皮下积液感染的发生易引发皮瓣愈合延迟或患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延误后续治疗,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临床上预防及处理乳腺癌手术后皮下积液的方法有多种,如术中彻底止血和结扎淋巴管、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患侧上肢制动、局部注射生物蛋白胶等,术后必须持续负压吸引,确保引流通畅,负压引流效果肯定,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均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仍有不少病例,在严格遵循上述指征的情况下拔除引流管后再次出现皮下积液并伴感染,此种皮下积液的治疗仍以通畅引流为主,其中包括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纱布条填塞及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等许多方法,不同方法疗效不尽相同,亦各有优缺点及各自的最佳适应症。本研究将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及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引流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优势:①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更充分、效果更好,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吸引的自然较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引流具有更好的引流效果。②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中患者治愈时间短,平均治愈时间为7d,较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缩短5d。③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临床操作更简单,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需反复多次操作,增加患者痛苦。④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临床护理更简单、方便,引流管引流间隔2~4d换药即可,而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在积液较多时往往需要每日换药更换湿透的敷料[5]。⑤微创置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在临床中使患者更简洁卫生舒适,细针穿刺抽吸加压包扎积液多,感染明显时湿透敷料常散发异味,浸泡皮肤污染患者衣服。⑥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剂量及时间明显减少。另外,皮下积液感染的治疗还需加用抗菌药物辅助控制感染,皮下积液感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因而在临床中有针对性的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实属必要,本研究针对性应用哌拉西林或头孢唑啉控制感染,患者发热、切口红肿、皮温升高等感染体征很快消失,切口积液感染症状完全消失,皮瓣愈合良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均达到临床治愈。

参考文献:

[1]张国超,王文跃.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现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1):4750.

[2]师兰香,李慧.2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腋下引流管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l1,21(22):4707-4708.

[3]单宏杰.微波治疗在乳腺癌皮下积液中的应用(附40例报告)[J].淮海医药,2009,27(2):125

[4]张韶光,席如光,丁言朕.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l1,18(7):547-548。

[5]黄斌,张强.双管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l1,(3):161-163.编辑/王海静

上一篇: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思维和实践 下一篇: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