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方式的思考

时间:2022-10-18 07:14:06

关于作文教学方式的思考

内容摘要:近年来,各种作文教改模式丰富多样,这些都大大改进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过,最令人头痛的不是作文的布置,而是作文的批改。如何改进方式,提高效率呢?本文试做想一些探讨。

关键词:作文批改 小组合作 评价交流

近年来,有关作文指导的各类书籍琳琅满目,课堂教学中,各种作文教改模式丰富多样,这些都大大改进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虽然如此,仍然有很多甚至绝大部分的中学生认为作文难写,绝大部分语文教师认为作文课难上,为什么呢?

我想问题应该出在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上:两星期一篇作文,每学期八篇左右的作文数量。每次学生作文上交以后,教师即开始整理、批改、打分,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然后再根据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作文,教师动脑筋作出恰当的评价,给出分数。像这样的批改,一本作文大约需要五至十分钟的时间,一个小时只能批改不到十本作文。一个语文教师两个班级,每天除去备课、上课、批改其他作业、学生谈话等,每天最多批改作文两个小时。一百多本作文,两个星期能够改完就已经相当迅速了。看看学生拿到经过教师精心批改过的作文的一贯做法吧,许多同学只是简单的浏览一下分数和评语,然后便置之一边,不再理会了。即使学生能够认真的对待又如何呢?每学期八篇作文,满打满算,三年下来,每一个学生也只能写四五十篇作文。我们知道,写作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技能,需要很多次的训练才能巩固提高的。作文数量如此之少,又能真正使学生得到多少训练、写作水平又能得到多少实质性的提高呢?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提高作文批改效率,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次数,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针对上述情况,首先,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将班级学生以四人一组的形式分组,小组成员实行异质分组的原则,好中差、男女生合理分组,这样能发挥出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能从作文评改中有所收益。

其次,实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改变过去由教师一人讲评的单一形式。比如,四人小组在完成本组作文评改任务的基础上,经过讨论,每组推举出一至两份好作文,在班级朗诵,再由其他同学进一步评价,这样能集中大家的思维成果,使得一篇作文达到尽可能的提升。如果这种大声朗读的方式太占用时间,可能引起学生的不耐烦情绪,我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展示平台,将学生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着重展示学生的评改状况,学生可以一边欣赏同学的佳作,一边分析评改的原因和好处,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效率。这些环节完成以后,进行传统的展示交流,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原文复印张贴在教室里或学校的宣传栏中,供同学们阅读评价,从卷面到评改全方位的展示。

最后,在自我评改、同学评改、教师评改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往教室后面的学生习作专栏张贴,还准备将学生的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每班分发,尽量拓宽学生发表作文的途径,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写作文化氛围。

另外,完成批改和评讲后,评改工作也不能虎头蛇尾、就此结束,还须要求学生写作文后记,学生反思自己在此次作文写作、评改中的收获,记录下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作文后记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大致按三个方面来写:对作文的立意、选材方面的心得体会;对语言表达、写作技巧方面的心得体会;对作文某一特别方面的看法和体会。

教学过程中,语文学习的时间本来就不是很充裕,写作课、写作训练时间更少。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低效的作文评改方法,让学生多读、多练。实践证明,长期坚持自改、互改、师改的方法,认真写好作文后记,学生们的鉴赏、审美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持续不断的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完成新课标给我们的任务,培养出合格的未来人才!

参考资料:

1、《语文学习论》 佟士凡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作文教学论》 韦志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3、《心理学》 张厚粲 南凯大学出版社 2002

4、《学生思想工作方法》 陆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

周建国,教师,现居安徽合肥。

上一篇:让试题分析带动教学改进 下一篇:论交际法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