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建省的原因探析

时间:2022-10-18 06:22:21

摘 要: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正式建省。本文介绍贵州建省的过程以及主要原因。贵州建省的过程主要是完成军事、行政、监察系统的完善三个步骤。贵州建省的主要原因包括政治、军事、地理三大方面。贵州建省的政治原因是为了统一南北,巩固西南以及更好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贵州建省的军事原因是为了完成改土归流;贵州建省的地理原因是其地理区位优势和地理资源优势。

关键词:明朝;贵州建省;原因;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3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以前,贵州一直处于“零碎”和没有完全行政机构设置的状态。经过历史凸显和事件证明,贵州地域在各方面的优势不断得到重视。终于,明太祖朱元璋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通过完成军事、行政、监察系统的完善,贵州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省。

一、贵州建省的背景

建省以前地处西南一隅的贵州是一个“零碎的贵州”,从没有以完整的身份出现在中央的统治范围之内。在春秋以前,贵州某些地域从属于“荆楚”,某些地域从属于“南蛮”。在《贵州建制史新论》中有这样的描述:“三代《禹贡》深入南境,而荆州西裔也,殷为鬼火,周为靡莫之属。战国时期楚顷襄王遣庄跤略地黔中。秦为黔中郡。”

汉朝时,贵州属于西南夷地区,分属于等地。隋朝时,今贵州分为四郡,分别是巴东,黔安,清江和明阳。到唐朝贵州也是支离破碎的。宋代是贵州之名始现于文献的朝代,贵州之名出自于宋太祖敕普贵称“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这时贵州还不是一个独立的的行政区,它从属于夔州路。

元代在西南频繁用兵,贵州因为处于西南要塞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成为中国的军事要地。贵州依然从属于湖广、四川、以及云南三省。虽然它还没有被中央政府列为独立的行政区域,但是它使中央看到了它的重要战略地位。

明初,朱元璋就做了一些促进贵州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比如支持奢香夫人修了从贵州至云南、四川的驿道。虽然朱元璋的本意是为了稳定西南的政局,巩固中央集权,但是客观上促进了贵州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发展。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至此贵州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省,成为明朝十三个行省之一。

二、贵州建省的过程

《贵州六百年经济史》阐述了贵州行省建立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为:第一,建立一级军事机构;第二,建立一级行政机构;第三,完善军事行政与监察机构,也就是军事上的都指挥使司,行政上的布政使司和刑狱方面的提刑按察使司。

(一)建立一级军事机构

明朝在贵州建省的第一步是建立省一级的军事机构。设卫所制度是明朝在贵州建立省一级军事机构的标志,而卫、所两级制是明朝的军事编制。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大力发展卫所这种军事制度,并使这种制度进入到一个鼎盛时期。而贵州成为卫所设置最密集的地区,贵州卫和永宁卫是首先在贵州设置的卫所。卫所的设置同时也使贵州的的土司统治制度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转变,因为建立卫所与土司的关系无非就是四种方式“分土建卫”、“废土设卫”、“土卫并存”、“卫管土司”,这样大大缩小了于土司的统治势力。在贵州建立了十四个卫所的同时朱元璋命平凉侯费聚、汝南侯梅思祖在贵州建立了贵州都指挥使司,贵州都指挥使司简称贵州都司,而贵州都司在刚建立时管辖的已经有八卫一所。但朱元璋并不满足于在贵州仅仅采取这样的军事措施。于是朱元璋在攻取云南结束以后并没有立即召军班师回朝,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至如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亦难守也” 。在建立贵州都指挥使司和普定,黄平,乌撒,普安等都指挥使司的同时,朝廷也对贵州各少数民族进行军事控制。

(二)建立一级行政机构

明朝将其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13大行政区域称之为承宣布政使司,这样的一个形势划分是明朝在统一中国以后持续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行政区域划分,这也就表明明朝除了燕京、北京以外,全国正式划为13个行省。而贵州即属于这13个行省之一。在正式建立贵州布政使司时明成祖任命行人将廷瓒为贵州第一任布政使。并按照制度的规定设布政使司一人,总管全省行政、民政、钱谷等事宜,并设其重要属官有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由于永乐十一年是贵州设布政使司之年,所以后人就把这建立省一级行政机构的公元1413年作为贵州建省之年。

(三)完善军事、行政与监察机构

建立一级行政机构后,明朝完善了贵州的刑狱监察机构,即置贵州提刑按察使司。当时,明朝政府任命成务为第一任按察使司,命他掌管管贵州一省的刑名按刻之事。提刑按察使司的建立是在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三月,也就是说在完成第二阶段建立贵州布政使司的第四年,这样的节奏对于一般的地方而言或许不算快,但对于贵州这样一个地理、人员和制度都很复杂并长期游离于中央政府的有效统治范围之内的地方来说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快的节奏了。提刑按察使司是一个监察机构,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司法机构,而司法机构的完善也就标志着明朝在地方实行的三司制已经在贵州完善,制度的完善也就标志着贵州拥有了一套完备的统治机构。这也就标志着贵州建省在制度意义上的完成。

明初,在地方行省实行的管理制度是三司制,分别是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布政使司管行政,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都指挥使司管军政,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监察。监察系统的完善过程就相当于贵州建省的步骤。到这里贵州建立行省的步骤就算完成了。

三、贵州建省的原因

明代之前贵州总是游离于中央政府的有效统治范围之外,分属于云南,四川,湖南等地。贵州建省的主要原因是明朝意识到贵州在西南地区政治、军事、地理方面的重要性。

(一)政治原因

1、统一南北,巩固西南的需要

明朝在贵州建立行省是明政府统一南北,巩固统治的需要。“从明朝初期的形势来看,明朝要统一大业必须要安定云南,巩固云南和西南地区的统治,这是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从地理位置上看,云南远在西南边陲,在地理位置上保持着相对独立,随着南诏在西南的崛起,南诏与中央王朝保持着时战时和的关系,政局相当不稳。明朝统一大局已定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便决定集中力量经营云南。明初,云南还在元朝梁王的控制之下,明太祖屡次遣使诏谕,都被梁王杀死,梁王的负隅抵抗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朱元璋无法用和平的方式统一云南,于是决定用武力统一云南,并亲自谋划部署。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八月,朱元璋敕在廷文武诸臣曰:“云南自昔为西南夷,至汉置吏臣,属中国。”当时要进攻云南,不管是从四川还是湖南经过,都必须借道贵州,贵州成为了咽喉之地。因为元代在西南地区频繁用兵,湖广、四川、云南相继建立行省,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管辖。而地处湖广、四川、云南三省之交的贵州大兴驿道,广设驿站以连接三省,从此因其处于三省之交这个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朱元璋后来决定“先安贵州,后取云南”。使贵州成为中央王朝巩固云南的重要阵地。明太祖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不止一次地告诫征南将帅,一定要使黔西北的土司归附我朝,我军必须将黔中的交通要道占领,否则,“虽有云南,不能守也”。

贵州的军事战略地位,成为中央王朝统一南北,巩固西南的关键,所以明太祖先在贵州设都指挥使司,这也是为什么贵州先建省级军事机构,后有省级行政机构的原因。

2、处理民族关系的需要

处理好民族关系也是明朝在贵州建省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因素。贵州是我国四大族系交汇之地,各民族之间因为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及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所以他们虽互为邻里,却相互隔离,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贵州是西南夷所居之地。所谓“西南夷”实际上包括濮人和氐羌两大族系。《史记》中所记载的夜郎国的主体就是濮人。后来随着民族的迁移,氐羌相继进入,秦汉以后,随着濮人的衰落,夷人的东进,“五溪蛮”的西迁和“百越”的北上,四大族系在地域分布上发生了较大变动,贵州成为四大民系的汇合点,并形成不同族群间的大杂居小聚居插花居住的情况,明朝之前的历代中央王朝都无力顾及族群复杂的贵州,因此不能有效统治少数民族边区。而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都是雄才大略,敏锐进取的皇帝,他们认识到贵州的稳定与统一对于稳定西南,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所以他们对于边远地区都积极经营,大力开拓。慎重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稳定贵州至关重要。

镇守贵州的都督马烨虽然忠于朝廷,建有战功,但他违背安抚政策,激起少数民族骤乱,明太祖忍痛将其斩首。在谈到杀马烨的原因时,太祖说:“朕知马烨忠,无他肠,然向惜一人,不以安一方也。”可见明太祖对于慎重处理民族关系的看重。明代在贵州出现了一批政治头脑明智、冷静、敢于独立负责、注意缓和民族矛盾、稳定大局的官员。如嘉靖十一年的贵州巡抚徐问,三十一年的阮文中,正德年间的候缄等等,这些都是贵州建省以后为了更好处理民族关系付出努力的官员,也可见慎重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稳定贵州的重要性有多大。所以明代在贵州建省民族关系的因素应是统治者考虑的重大因素之一。

(二)军事原因

在军事方面,明朝在贵州建省是为了完成“改土归流”的需要。有学者认为,贵州建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逐步改土归流的过程。朱元璋在平定云南之后,西南边疆的形势并不乐观。平定云南的捷报传至南京,朱元璋不无忧虑地在《平滇诏书》中指出,“如霭翠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让朱元璋有此忧虑地重要因素就是贵州大大小小的土司,他们虽然一时迫于明朝的大军所至而望风归附,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心悦诚服。针对贵州土司林立的情况,又不能一次性以彻底的方式斩草除根,因为这样必定引起地方更大的骚乱。朱元璋认识到对于贵州必须先采取稳定政策,所以为了绥靖地方,明王朝决定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在一些边远地区仍采用元朝旧制,利用当地土著上层对这些地区实行间接管理。另一方面,也采取大军压境的方式,渐行“改土归流”。朱元璋虽然在最初对来归附的土司实行“怀柔”政策,但因为土司不同于朝廷任命的官员,他们名义上归顺并受制于中原王朝,但实际上在他们却世袭领地上割据一方为所欲为,常常置朝廷召令于不顾。而且土司和土司之间争斗不断,他们的这些行为严重危害到了地方稳定。所以,朱元璋认为“改土归流”势在必行。

从在设立卫所,建立都指挥使司开始,朱元璋开始为贵州的“改土归流”做准备,“分土建卫”、“废土设卫”、“土卫并存”、“卫管土司”都是改土归流的一个个步骤,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者把贵州建省看作是“改土归流”的一个过程的原因。贵州建省是一个改土归流的过程,而建省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改土设流的需要,使贵州更好地掌握在中央王朝手里。

(三)地理原因

1、地理区位优势

由于“贵州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东南边缘,多为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山峦起伏,地势陡峻,交通闭塞,对外联系不畅,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自然状态之下。”贵州曾因其地理区位而长期游离于中央政府的有效统治范围之外。在明代,却因其地理区位的优势成为全国十三个行省之一。贵州虽然是在这种自然状态之下,但它贵州东临荆楚,西接云南,北倚四川,南濒广西,南来北往,东进西出,莫不以贵州为重要,实为“西南之奥区”。云贵土司之地,入京朝贡之事最勤,特别是朝觐之年更是络绎不绝。每次入京,携带大量贡品。云南路过贵州驿道入京朝贡的人最多,还有缅甸及暹罗等国也需经贵州驿道。“五尺道”、“南夷道”与“南方丝绸之路”的称谓,点明了古代贵州在祖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地位。故曹端波认为“贵州之所以建立单独的行政区划,主要在于其位置在国防体系中的重要性。”[8]由此可见贵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特殊的地位,也因为它这一地理区位的优势,使其成为明代稳定西南的战略要地,明朝从其战略形势着眼而在贵州建省。

2、地理资源优势

在地理原因中,贵州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理优势,即资源优势。因贵州不少地区森林密布,箐深林广,是明朝采办大木的主要地区之一。贵州宣慰司和播州宣慰司都是木材大产区。贵州宣慰司的主要树种有松、柏、杉、樟、黄心木等,而播州宣慰司主产白杨,贡木主要是楠木和杉木。贵州竹资源也很丰富,各地均有出产,种类也很多,仅贵州宣慰司就有斑竹、紫竹、苦竹等十多个种类。普安州有筋竹,苦竹等。思州府特有的一种鹤膝竹可制作精美手杖。

贵州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在明代以前,有的矿产资源如汞、铅、铁等,已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到了明代,原先已开发的矿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地增多,另有许多矿产如煤炭、石英等也逐步得到开发,其中汞的开发历史最长,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当时已闻名全国。据《明史・食货志》中记载:“惟贵州大方山有水银朱砂局。”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建省时,将原属思州,思南二宣慰司的场局分属铜仁,思南二府,板场,木悠,岩前,任办四坑水银局。思南府,鳖寨,苏葛捧朱砂水银局,大崖土黄坑大水银朱砂局隶属铜仁。

明代矿产资源丰富,虽然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开发的种类不多,有朱砂,水银,铅等,但都很为官府重视。另外,统治者唯恐人民因开矿藏匿山中,聚众反抗,所以极力限制。因此,贵州木材,竹和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央政府考虑将其纳入有效统治范围之内的重要因素。贵州的地理资源优势在贵州的建省过程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贵州位于湖广、四川、云南三省之交,具有重要的军事、交通地位。另外,为了处理好贵州的民族关系,完成改土归流,开发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明朝在贵州建省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田维华:《贵州建制史新论――省府九百年前建于“黔中首郡”思南州》,作家出版社,2007年。

[2]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3]刘学洙:《1413年:贵州建省》,《贵阳文史 》,2003年,第6期。

[4]余宏模:《略论明代贵州建省与改土归流----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

[5]陆韧:《明朝的国家疆域观及其明初在西南边疆的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2期。

[6]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7]范同寿:《贵州简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8]曹端波:《国家、通道与市镇:历史时期贵州的对外交通与市镇分布》,《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

[9]贵州通史编委会:《贵州通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1、陈业强(1970-),男,山东泰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2、黄金英(1990-),女,广东罗定人,贵州师范学院2010级本科生。

上一篇:试述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析陈可辛电影《甜蜜蜜》成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