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18 06:14:11

改良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09年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1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掌侧入路法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背侧入路进行手术,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6.2%,对照组为76.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χ2=0.08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30.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49,P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粉碎骨折;掌侧入路;腕管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05-01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并向背侧移位的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的骨折的6.7%,多发生在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多由于间接外力引起,摔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部背伸,手掌着地,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1]。其中粉碎骨折亦不少见。我院采用改良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09年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7例;年龄7~69岁,平均(40.5±5.8)岁;右侧30例,左侧12例;坠落致伤7例,跌伤12例,交通事故致伤13例,其他10例;按照AO分类原则[2],A型5例,B型19例,C型18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案将本组病例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13例,且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取背侧切口,沿着桡骨远端背侧的轴线做纵形切口,从第二、三伸指肌腱间隙进入,行复位操作。观察组取桡掌侧切口,自远侧腕横纹向近端延长5~8cm纵形切口, 在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间隙进入, 切开旋前方肌, 暴露桡骨远端, 部分切开掌侧关节囊,直视下复位,需注意桡骨远端长度、关节面平整度、掌倾角与尺偏角的恢复。

1.3 判定标准[3]:

优:无疼痛、无功能障碍或活动受限,握力正常,X线片评分为优或良者;良:偶尔疼痛、轻度活动受限、无功能障碍,握力基本正常,X线评分为良者;可:偶尔疼痛、某些活动范围受限、腕关节无力、如果当心则无特别功能障碍、有轻度的活动受限,握力减退,X线评分为可者;差:疼痛、活动范围受限、功能障碍、活动明显受限,握力明显减退和(或)X线示骨折未能愈合或延迟愈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m2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86.2%,对照组为76.9%,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χ2=0.089,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伤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肌腱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8%,均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49,P

3 讨论

桡骨远端关节面呈由背侧向掌侧、由桡侧向尺侧的凹面,分别形成掌倾角(10°~15°)和尺倾角(20°~25°),这一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而且是一种粉碎且不稳定性的骨折。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患者绝大多数是腕背伸受伤严重,其轴向作用力大部分经中央柱和外侧柱,经舟状骨、月骨传导至桡骨远端,由于头状骨位于舟、月骨之间,所以作用力主要集中在舟月韧带上,易造成舟月韧带损伤而发生舟月分离,桡骨远端关节面往往呈粉碎状。由于掌屈不利于背侧结构的修复,尺偏使舟月分离加大,并使肱桡肌紧张,易造成桡侧移位,不利于改善腕关节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目标应该是良好的复位,避免进一步的组织损伤及提供临时稳定的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目的是重建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最大程度地恢复腕关节的功能。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途径的选择,是由远骨折端移位方向决定的。对于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背侧入路复位后能有效阻挡骨折复位后的背侧再移位,但是背侧切口需切开伸肌支持带,有时甚至切除Lister结节[4]。另外,拇长伸肌腱可因受到背侧钢板、螺钉的激惹而磨损。此外, 背侧切口暴露, 影响美观。在背侧移位骨折中,掌侧皮质远较背侧皮质完整、掌侧骨皮质的解剖复位可有效避免桡骨的短缩、且桡骨远端掌面平坦,有足够空间容纳内固定,加之旋前方肌可形成一个有效阻止屈肌腱、正中神经受钢板螺钉激惹、磨损的屏障。改良掌侧入路切口表浅,解剖层次清楚,在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间隙进入,不需要切开腕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正中神经不受干扰,且暴露良好,切口上下延伸方便,可以同时显露桡骨的掌侧和背侧,再加上腕关节有掌倾角,可以方便的显示关节面,便于骨折复位的操作[5]。改良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需要注意:①手术自桡侧腕屈肌及桡动脉间隙进入,正中神经位于腕屈肌尺侧,利于保护。②如需显露关节,关节囊切口尽可能小,以免出现晚期腕关节不稳[6]。③旋前方肌应予以修补,以免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改良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8-779

[2] ME Muller, M Allgower, RS Chneider, et al(著). 荣国威,翟桂华,刘沂,等(译).骨科内固定[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2-103

[3] 蔡桦,卢耀明,李钊,等.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比较[J].中医正骨,2004,16(12):6-8

[4] 刘朝晖,吉本荣治,郭万首,等.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9):736

[5] 常浩胜,张树峰,王志国,等.改良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2):160-161

[6] 窦庆寅,王鹏飞.涉及关节面复杂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体会[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2):152

作者单位: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职工总医院

上一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 下一篇:妇科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