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性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8 06:12:05

艺术性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时刻处于一种互动与交流之中。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师生交流之中,孩子得到了身心全面的发展。在教师与孩子的交流之中,语言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教师应用艺术性的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可以使孩子们对于教师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对自身产生自豪感。

关键词:艺术性;语言;幼儿教育;应用

教师对于孩子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幼儿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加明显,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谐轻松,孩子的性格就会积极向上,开朗活泼。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积极的”,孩子的发展才是“积极的”。教师与孩子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就是语言交流,艺术性语言的使用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那么如何使教师的语言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具有艺术性呢?下面我来谈谈自身的看法:

一、应用中的正确理解

1.让学生学会“说话”

让孩子学会“说话”就要对“说话”正确的进行理解,这里的“会说话”不仅仅是具有说话的能力,还要有“会说话”的智慧。“会说话”需要智慧,它不仅代表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剂。一个人是否具有幽默意识、幽默感、幽默能力,与其发展和生活幸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艺术性说话,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诱导学生学“说话”

语言什么时候用?有发现时“想说”,想交流时“想说”,让学生“会说话”首先就要让学生“想说”。教师平时要留心收集一些优秀的儿童漫画,可以制成挂图布置在活动室和走廊的墙壁上。环境也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幼儿园的孩子对汉字还不敏感,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就是图画。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读出画中的含义。所以要充分利用艺术性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一些漫画书供幼儿欣赏和讲述,并在与幼儿共同欣赏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引导欣赏,激发想象力。

二、策略分享

1.要艺术性的批评学生

孩子难免会犯错,尤其是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们,自制力很差,表现欲望强烈,所以他们的出错率就更高了。当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教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批评”他们呢?上课过程中,有个别孩子随便讲话,不认真听讲,聪明的老师走过去,可以假装很吃惊地说:“不好了,你的耳朵怎么不见了呢?是不是还在教室外面,要出去把它们找回来吗?”当老师和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了解老师的这种艺术性说话,就会下意识地去摸耳朵然后突然醒悟过来。会说话的老师可以使幼儿的“违规”行为很自然地消失,这样的批评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反省自己并改正错误。相信孩子们更乐意接受富于幽默的劝导,教师的艺术性话语促进了师幼关系的融洽。

2.要艺术性的鼓励学生

幼儿时期的学生一大特点就是喜欢被表扬,喜欢时时获得鼓励,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在一次徒步行走中,孩子们走得很累,队伍开始松散,情绪开始低落,气氛被动。这时,A老师却让孩子们干脆停下,说:“我们的赛车都没有油了吧,现在依然排好队,我依次给大家加点油。”小朋友们情绪高涨,又有说有笑地往前走……如果这个老师一味地说“大家不要讲话,快点往前走,跟上大家的步伐……”,相信效果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艺术性的鼓励不仅可以调整孩子们的精神状态,还可以缓解幼儿生理上的疲惫,减轻心理上的压力,鼓舞幼儿努力去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3.要艺术性的教育学生

教师是教育者,孩子是受教育者,教师对于幼儿时期孩子的教育承担了主要的责任。为了矫正幼儿的挑食毛病,班级教师煞费苦心。前不久有个染着一头黄发的老师来到幼儿园,孩子们问:“叔叔你的头发怎么是黄的啊?”这位老师就很聪明,他露出很遗憾的表情说就是因为小时候挑食,慢慢地头发就变黄了,现在吃什么也来不及了。孩子将信将疑地意识到挑食的坏处。很多细节问题,聪明的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同样幽默的文学作品或者小故事来引导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来辅助达到教育目的。

4.要艺术性的处理突发事件

教学活动具有计划性、预见性,同时也具有突发性。在教育教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出现时教师要铭记艺术性的进行处理,将突发事件当做教育教学的契机加以应用。日常教学过程中,当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理解程度不够,难免会出现尴尬。那么就要巧妙地利用说话的艺术性。有一次角色扮演游戏中,没有幼儿愿意扮演丑陋的巫婆。老师说:“我知道在场的有一个小朋友演巫婆演得很好,很愿意扮演巫婆,他会举手的。我现在从一数到三,让我们看看他是谁。”老师数一,小朋友们四周看看,没有人举手;老师数二,小朋友们四周看看,还是没有人举手,小朋友们有些失望了;当老师数到三,小朋友们四周看看,以为还是没有人举手,谁都没有注意到,老师早已经高高地举起了手,表情夸张地说:“那个人就是我呀!你们怎么没有人想到呢?”小朋友们全都开心地笑了。如果此时老师不是采取幽默化处理手段,而是训斥和责问幼儿为什么不愿意扮演巫婆,最后强行安排某个幼儿扮演巫婆,那么师幼关系就会变得很僵,甚至对立,接下来的游戏也就不是幼儿在玩游戏,而是老师在游戏幼儿了。

5.要艺术性的处理师生关系

幼儿时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孩子的情商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适当地拿自己来做幽默的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还可以拉近师幼间的心理距离。有位老师,发现小朋友总是记不住她的姓,于是她想到了幽默的一招,非常奏效。只见她头戴着蚯蚓的头饰,学着蚯蚓的样子来到小朋友们面前,告诉小朋友们:“小朋友,我是你们的朋友―――蚯蚓。从今天起,你们就叫我邱老师吧!”“蚯―老―师!”孩子们开心地齐声喊。从此以后,小朋友们一见到邱老师就笑眯眯地叫她“蚯―老―师!”她顺势做出蚯蚓的一些造型,小朋友们不仅记住了她的姓,而且还很愿意与她亲近。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师生间的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所占比重极大。教师通过使用艺术性的语言,艺术性的处理师生关系,艺术性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使孩子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上一篇:浅谈初中生物结业考试复习策略 下一篇:浅析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