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8 06:09:5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观察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不但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而且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将会面临更严重的危害。通过早期有效的药物治疗,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当务之急。我科通过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对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均系2006年9月-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患者,男32例。女36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5.9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过头颅CT检查证实。排除脑出血。发病至入院时间1 h-10 d。并符合下列条件:首发或复发,前次发病未留后遗症,有肢体功能障碍(肌力0-Ⅳ级),非昏迷患者;无活动性溃疡。近期无手术外伤史,无出血倾向,血小板技术正常:1周内未用抗纤溶药。将68例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甘露醇脱水,依达拉奉脑保护剂。依那普利降压,辛伐他汀降脂,格列吡嚎降糖,并维持水电介质平衡,饮食合理营养充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输血通注射液(2 ml/支。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8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液250 ml,1-1.5h滴完,14 d为1疗程。休1周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过敏反应。

1.3疗效评定及观察目标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记录,计算出患者治疗前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低率来进行疗效评定。减轻91%-100%。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46%-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著进步,18%-45%为进步,功能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为无效。低于0为恶化。两组均重点观察患者治疗后肌力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数值变量资料用描述,并采用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P

2 结果

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14 d观察,可以看出,治疗组有效率91.42%,对照组有效率78.78%,X2=5.87,P

3 讨论

脑梗死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加之血液成分、血中部分凝血因素改变,血液黏度增高,形成血栓,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甚至中断,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软化坏死,造成大脑神经功能损害。国内外资料证实,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纤溶酶原活性明显下降,纤溶功能异常。这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疏血通注射液为水蛭中提取的水蛭素,可以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诱导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释放并加强其作用,促进纤维蛋白溶酶生成,降解纤维蛋白,抑制血栓形成及其发展。而且它还能通过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并抑制其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途径使血管阻力下降。通过以上作用早期应用疏血通可迅速恢复脑血流,改善脑代谢,挽救缺血半暗带。缩小梗死面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本组所选患者应严格时间窗限制,或患者及家属不同意等原因均未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但在配合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在脑梗死的急性期疏血通组的疗效高,神经功能缺损减低明显,值得我们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上一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误诊分... 下一篇:纳洛酮联合奥扎格雷纳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