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8 05:23:01

关于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关于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观察其使用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

结果:米非司酮早孕流产方面的有效率为86.89%,米非司酮治疗中孕引产方面的有效率为80.95%,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效率为84.12%。米非司酮在此三项妇科临床应用上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100例患者中在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但是在经过相关的对症治疗后,情况均得到了好转。

结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具有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 妇产科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9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22-01

米非司酮这一药物诞生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最初的临床应用范围为对早孕状况进行中止操作,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文章为了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应用,择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米非司酮临床疗效的观察。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均在23-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1.2)岁。其中有早孕流产的患者31例,中孕引产的患者42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2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早孕流产。米非司酮在最初应用于早孕流产时是采用口服的方式,现如今已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主要的应用方式为阴道及口服。经相关的研究表明,将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进行联合应用是药物流产的最佳方式。因为将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进行联合应用能够将最终的妊娠效果进一步提升,且用药量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但在用药过程中,也应着重注意应用药物进行流产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即时间过长,且出血量较大。虽然在流产完成后应用缩宫素、益母草以及避孕药等药物进行治疗,但依旧未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相关医疗学者对早期妊娠妇女的药物流产疗效及相关的副作用进行了观察研究,最终的结果表明,妇女的妊娠时间越长,其流产的有效性便会越低,而相关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发生概率也会增加。另外也有人认为,早期妊娠时间不大于49天的妇女进行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最高,且副作用较不明显。对妊娠63天内31例妇女药物流产中米索的良种给药途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口服米非司酮后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其安全流产率较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高,而副作用较小 [1]。

1.2.2 中孕引产。与早孕流产相比,中期妊娠具有其自身的独立特点,因此其引产操作也与早孕流产有所不同。在中孕引产操作中,极易出现宫缩不易的状况,且失败率较高。即使是引产完成后,也会留下较大的手术损伤及相应的并发症,因此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由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早期妊娠流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应用范围扩大为中孕引产。有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中孕引产中,其操作方式较为简单快捷,无创伤,在成功有效的基础上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所受的痛苦也较轻。即使出现引产不全的情况,其清宫术的处理操作也要易于钳刮术 [2]。

1.2.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妇科常见病,其发病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多见于育龄妇女,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3]。米非司酮运用其自身的抗孕酮作用能够对卵巢的基本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对闭经状况的发生进一步的诱导,促使出现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将患者身体内残留的病灶彻底的消除,并防止其再次复发。在该次实验中对27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在其月经周期的第2天开始进行米非司酮10mg的口服治疗,每天的服药次数为1次,服药时间段为6个月,之后对其患病症状、生命体征等基本状况进行观察研究。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7例患者中,其整体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在将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发现,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分析。将本次治疗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成组比较,并以X±S表示。以成组比较的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 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米非司酮早孕流产方面的有效率为86.89%,米非司酮治疗中孕引产方面的有效率为80.95%,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效率为84.12%。米非司酮在此三项妇科临床应用上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100例患者中在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但是在经过相关的对症治疗后,情况均得到了好转。

3 讨论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其具有抗着床能力较强、诱导月经以及终止早孕的效果。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通常为,结合孕酮受体,降低孕酮水平,从而使得蜕膜组织产生变性甚至坏死,脱离绒毛膜板,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 [4]。

本实验显示,米非司酮在早孕流产、中孕引产以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有效率分别达到了86.89%、80.95%、84.12%,有效率较高。在治疗的过程中仅有10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在进行相关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因此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桑芬兰.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山西医药杂志,2011,10:1005-1008

[2] 刘红阁.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8:722-723

[3] 王宝臣,黄惠君.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591-592

[4] 蔡美荣.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J].北方药学,2013,06:18

上一篇: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 下一篇:影响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分析以及护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