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情境展开数学教学活动的探讨

时间:2022-10-18 05:02:04

利用生活情境展开数学教学活动的探讨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弱,尤其是数学这一门学科,由于数学学习需要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小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困难,大多数学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进行数学学习。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有效融合起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有相关研究发现,当处于熟悉的生活情境当中时,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会大大增强。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的教学内容充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小学生创设出更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鼓励并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课,数学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首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明天我们学校组织三年级的学生开展春游活动,并且三年级每个班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其中三年(1)班有35位学生,三年(2)班有34位学生,三年(3)班有33位学生,三年(4)班有36位学生,但是我们学校只有两辆车,且每辆车只有70个座位,那么,三年级的学生该怎样乘车去春游呢?”提出这一问题之后,小学生必然会纷纷展开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众说纷纭的氛围之下,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带动起来,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有助于小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这一内容的学习。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生性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喜欢开小差,尤其是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难懂,需要开动脑筋,使得他们更加无法专心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数学课程的效率。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快速有效地掌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尽量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将数学内容中深奥而枯燥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转变成通俗易懂、方便学生理解的语言进行阐述和讲解,以这样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数学内容。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加减法运算”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将其中比较简答的运算式转变成小学生容易理解且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讲解,如“小芳和小花打算一起去买玩具,小花身上有6元钱,小芳身有上7元钱,那她俩一共有多少钱呢?”,又如“爸爸给姐姐和弟弟分糖果,给姐姐分了3个,给弟弟分了6个,那么爸爸一共分出去多少糖果呢?”等。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语言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使他们能够快速有效地理解数学内容,有助于他们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布置与生活相关的课余作业

由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便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方式,这种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过于死板,脱离了生活实际,那么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还很有可能产生反作用,使小学生更加讨厌数学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余作业时,同样应该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起来,使小学数学教学全面实现生活化教学。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加减法估算”这一课,数学教师在讲解完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之后,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余作业:“假如现在每位同学手上有10元钱,需要去小卖部购买一些学习用品,小卖部铅笔的价格是0.5元、橡皮擦的价格是1元、作业本的价格是1元、削笔刀的价格是1元、文具盒的价格是5元,那么你们最多可以买多少件学习用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数学课余作业的趣味性,同时有助于小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数学课程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课程,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生性活泼好动,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无法专心致志的学习,而且对于难懂的数学知识比较难以接受,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能够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有效掌握和记忆每一章节的数学内容,教师应该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并布置与生活相关的课余作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好数学。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

上一篇:人才培养视域下农村初中语文作业安排思考 下一篇: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