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舆情引导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时间:2022-10-18 04:03:45

基于网络舆情引导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要]网络舆情主体的易偏差性、舆情客体的多样性、舆情传播的复杂性的特点,决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导向性、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的原则出发,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手段,增强舆情引导说服力;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网络议程,提高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效能;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队伍,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参与到相关机制建设中去,促进校园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四方面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职 网络舆情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作者简介]王丽霞(1981- ),女,江苏张家港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苏州 215009)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61-02

网络舆情的发展和引导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介入到网络舆情的引导过程,开拓具有网络舆情引导功能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这对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建设和维护和谐、稳定、有序的校园文化环境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发展及其特征

所谓网络舆情,是指民众借助互联网,对社会公共事务和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带有影响力、倾向性的意见和评议。在网络舆情的主体中,大学生无疑是对网络舆情关注度最高的人群。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的第33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为5亿;网民中年龄结构占首位的是20~29岁的年轻人,占网民数量的31.2%①,大学生成为青年网民的绝对主体。近年来高职校园网络舆情的发展有迅猛之势。高职校园的网络舆情,是指作为特定主体的高职大学生网络群体,通过网络媒体对社会热点、校园事务和自身权益等事件所表达出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政治态度、情绪和意见的总和。②

(一)舆情主体的易偏差性

高职网络舆情的主体是网络上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和相关事件的参与者及知情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民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不断扩大,高职网络舆情主体在回应网络信息时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偏差。当网络中某个特定群体为达到宣泄情绪或扩大影响的目的信息源时,有着强烈批判意识、追求主体意识的学生网民群体会迅速形成带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和情绪,个别大学生会发表一些过激的、非理性的言语,造成网络暴力、网络谣言和网络围攻等网络舆情恶化的情况,这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带来了不可控因素。

(二)舆情客体的多样性

舆情客体即舆情信息源,高职大学生视野开阔,对新事物接受力较强,关注大量舆情信息。从类型上看,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文体娱乐、校园教育与管理都是他们的关注要点;从内容上看,国家安全、社会公共事件、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学生权益都是校园网络舆情产生的源头。高职校园网络舆情客体覆盖面广、内容多样化的特征,使校园网络舆情预警颇有难度。

(三)舆情传播的复杂性

从舆情传播方式来看,在网上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电子邮件、博客、QQ群和微信等都是高职学生网络舆情形成和传播的渠道。从舆情言论的自由度来看,大学生对自己关心的任何热点问题都能在网络平台上随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言论的随意度较大;从传播内容的性质来看,真伪难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如多元价值理念和政治主张、不良的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谣言的充斥,极易引起大学生思想的混乱,使校园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化呈现出无序状态。

学者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谁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③网络舆情是意识形态范畴的内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它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两者可以紧密契合。

二、基于舆论引导功能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一)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和核心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把网络建设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进文化的阵地;要利用教学、实践、网络教育等各种教育手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信仰的宣传活动,增强大学生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促使大学生在浓厚的舆论氛围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解和感悟。

2.开放性原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舆情内容的管理和网络舆情氛围的营造上,要体现开放和自由的特征。不能一味强调封锁网络信息渠道和传播内容,要科学地认识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开放和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内容,让大学生敢于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

3.平等性原则。现代网络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要树立平等、包容的观念,不断淡化学生被动教育色彩,大力探索互动式教育模式;要用宽容的胸怀来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真诚交流,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念、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各项核心能力。

4.互动性原则④。教师要主动掌握并和学生交流热点话题、校园动态,树立教师亲切平易的形象,增强教师舆情引导的感染力;对于重大网络舆情事件要及时通报事件进程与处理结果,及时澄清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增强交流内容的时效性。

(二)基于舆论引导功能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1.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手段,增强舆情引导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要以教育主体的身份直接、主动、有效地介入学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推进教学改革,施加作用于教育客体。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要主动适应网络舆情形势,改进教学方法。针对高职校园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势,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灌输式理论讲授基础上,科学分析教育客体的特征,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体验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在强调正面引导基础上,不回避现实中有争议、有矛盾、有负面影响的话题,讲好两面理。通过对网络途径展现的社会丑恶事件的批判,对舆情进行科学的事实判断、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力地说服大学生群体。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要利用各种网络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性。思政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网络手段,利用QQ群、MSN、微信、微博、个人主页等网络平台,建立起沟通学校与个人、教师与学生的桥梁。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将不良情绪进行适度宣泄,有效预防舆情不良情绪的产生;教师也能通过平台倾听学生心声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育人的教学目标。

2.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网络议程,提高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效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贴合大学生实际,科学设置教育内容,开发网络课程,正确引导舆情发展方向。第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相结合,培养当代大学生网络自律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关注时事、社会问题、校园话题的同时,还要从大学生的成才需求、安全需求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人格和道德修养。如可以在理论教学和大学生社团文化动中,增设“网络社会基本理论教育”“网络行为相关法律法规解读”等专题内容,通过正反面案例的展示,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鉴别能力、网络道德与法律意识,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风气。第二,针对一些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和有代表性的学生利益需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科学地开发网络议程。网络议程的开发包括:第一步,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关注网络信息的传播和发展,及时发现网络大学生关注的具有代表性、有意义和价值的社会热点,特别是一些有负面影响的倾向和苗头,加以整理、汇总和观测,增强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针对性。第二步,对于这些大学生有诉求的舆情,有目的地形成多个网络舆情的兴奋点,用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疏导大学生的情绪,通过师生互动式的对话,引导学生对话题发表意见和看法,引导他们全面看待热点事件的真伪和是非曲直,推动校园网络舆情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3.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队伍,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第一,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学院网络意见领袖。所谓意见领袖⑤,是指在校园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可以是学生代表,也可以是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和专家学者,他们一般具有丰富的网络人脉、较强的人格魅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学习和沟通中发现和培养网络意见领袖,提高其政治敏锐性和道德素养,在舆情引导中通过他们的言行第一时间把大众观点引向积极的方向,引导高职校园舆论的良性发展。第二,建立一支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等在内的网络评论员队伍。高职校园网络舆情有近40%的话题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当网络上出现针对大学校园某一问题的激烈讨论时,这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时间充裕、掌握娴熟的网络沟通技能的评论员队伍⑤,能及时澄清事情的真相,科学引导正确舆情导向,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信息曲解和误读。

4.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参与到相关机制建设中去,促进校园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现阶段高职校园网络舆情管理还存在随意性和无政府主义的特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参与到校园舆情引导的相关机制的完善中去。一是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校园舆情引导的参与机制,培养适应网络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者队伍。这支既熟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又具有较高的新媒体素养的队伍,通过对大学生的导向沟通、心理引导和人文关怀,使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有宣泄场所并得到及时释放,使得重大情况和紧急事件的发展形势得到有效控制。二是要帮助学校和学生建立理性宽容的利益表达诉求和沟通机制,促进公共事件的有效交流。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内外,帮助拓宽学生的利益诉求渠道,引导学生利用正式组织和社团等途径来表达合理利益诉求,使得大学生对普遍关心的学风建设、后勤服务、学生党建、学校发展等话题拥有话语权和诉求权;也可以督促学校及各部门尊重学生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加强交流沟通,为大学生合理利益需求的实现和满足提供帮助。三是要建立完善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采用精神与物质手段相结合、奖励与惩罚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奖惩激励的外在的驱动力机制。如可以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正反案例展示、讨论交流、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促进大学生科学的主流网络道德观的形成和良性的发展;也可以通过考核评价等方式,或褒或贬、或抑或扬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判断能力,促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判断。

[注释]

①全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020140305346585959798.pdf,2014-03-15.

②胡玉东.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现状及其引导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32):69.

③(美)阿尔温・托夫勒,(美)海蒂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M].陈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31.

④丁明秀.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引导[J].教育与职业,2013(2):69.

⑤于保山,江芬.高职院校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内容及引导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

上一篇:青春岁月里的感伤 下一篇:浅谈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