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义近字辨析(十四)

时间:2022-10-18 03:47:23

让人哭笑不得的“多多包‘含’”

――谈“含、函、涵”

用《百度网》搜索“多多包含”,竟然有106万之多。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将“内涵”写作“内函”的,居然也有这样的例子,如:

①诗的内函比前更深沉了。(《大地》2003.08.05)

②服务内函的扩展也是无限量的。(《中国汽车报》2001.12.19)

③还有许多未被认知的复杂内函。(《市场报》2005.06.24)

这里面既有错别字问题,也有对“含、函、涵”三字的语素义不理解的问题。

“含”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本义指把东西放在口中,引申为包容、忍受。

“函”是一个象形字。本义为箭匣,引申泛指 匣子、套子,又 引申指信件等。用于抽象意义,也指包含、包容此义 现在多用“含”。

“涵”是“函”加义符“氵”构成。本义指受水泽多(包含的水分多),引申指包容、包含。

三个字虽然都有包含、容纳义,但用法各异:“含”的应用最广泛,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可以单用的词;“函”也可以单用,但只表示信件、文件,如“来函收到”,一般作构词成分,如:信函、公函、函件等;“涵”已不能独立使用,只用作构词语素,出现在包涵、内涵、蕴涵等词语中。它们作为语素进入复合词时也是有区别的。比如“包涵”是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的意思,而“包含”只表示含有;“内涵”是逻辑学上的一个术语,指概念所包含的全部内容,以及人的内在涵养,而“内含”仅表示其中含有。至于“含蓄”不能写作“涵蓄”则已由国家作出了规范。明白了上述道理,三个字就不会写错用错了。

话说“奋”与“愤”

――谈“奋”与“愤”

因为有“发愤”与“发奋”这样一组异形词,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奋”与“愤”的区别,而随意选用,结果就出现了诸如“愤发图强、奋奋不平”这一类的错误。比如:

①小姑娘奋奋不平的说道。(《清新中文网?野蛮小美女》)

②没钱人因为钱而奋奋不平。(《博客网?良心发现》)

③勿忘国耻,让中国人更加愤发图强!(《新浪博客》)

④进一步激发台山全市人民愤发图强,为新一轮的腾飞而努力。(《中国江门政务之窗》)

“奋()”是一个会意字,像鸟从田间振翅飞起。振翅起飞引申用作动词,指振作、鼓劲;举起、挥动,由“奋”为语素构成的词,重在行动的表达,如“奋斗、奋飞、奋勇当先、奋臂高呼、奋笔疾书、奋发图强”等。“愤”是一个形声字,从心,声。本义指郁结于心,引申用作动词,指因不满而激动、发怒,由“愤”为语素构成的词,重在情感的表述,如“愤激、愤慨、愤世嫉俗、发愤一击、发愤图强”等。“愤愤不平”是认为不公平而感到非常气愤,当然不能用“奋”;“奋发图强”是振奋精神,鼓起干劲,谋求上进,当然不能写作“愤发图强”。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提示说:“奋发图强”跟“发愤图强”的侧重点不同;又提示:“发奋”在表示“痛下决心,积极努力”的意义时,现在一般写作“发愤”,就是基于“奋”与“愤”词义的区别而作出的提醒,我们且不可掉以轻心。

上一篇:电磁铁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屋面防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