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化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10-18 01:56:54

活动化教学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更新,品德课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在教学内容上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如何让学生喜欢品德课,走出空洞说教和成人化的误区,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在品德课进行活动化教学探索中的做法。

一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说教者向参与者转变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课堂教学中切忌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望而生畏,这将无形中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放下师长的架子,与学生情感相通,人格互敬,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不唯书,敢设想,勇于冲破传统的权威意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二 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民主环境,营造愉悦氛围

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与激荡,允许学生充分表现、相互交流、敢于质疑、敢于争论,解放学生的嘴巴,创造表达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空,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热烈的教学气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2.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起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只有热切参与,才能全身心投入。所以教师要在导课上下功夫,以饱含情趣、引人入胜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意境,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浓烈学习情趣。导课要新颖,凭借影视、画面、人物简介、讲故事、小品等形式导入新课,会更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要勇敢、不蛮干》一课时,我设计这样的导课:首先问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朋友有困难时你会怎样做?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芳,用小品的形式展现她遇到的难题,她在家发现了一名小偷正在撬邻居家的门,面对比自己强壮的小偷,她会怎么办?让学生帮她出主意。同学们踊跃发言,情趣高涨,从而激发了兴趣,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3.积极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要及时做出积极评价。正确回答问题可对学生说“你真行”“你们真了不起”等鼓励性语言,回答错误也应肯定其能积极思考,使学生心中有一种“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的安全感。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努力寻求正确答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和力量。

三 培养参与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

1.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在参与中受到自我教育

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切身体验知识,弄清道理,自觉自愿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持之以恒就会转化为真正的行为习惯。如在教学《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公益劳动的画报及报道等资料,并参加一次公益劳动。课上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展示,讲讲自己参加过的公益劳动,同时说一说劳动后的心情。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懂得了公益劳动是造福社会,有利于人民的行为,自觉参与公益劳动,在参与中受到自我教育,达到知行合一。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布鲁诺认为,“不经过真正的知识过程而单纯的接受知识是不能成为主动的知识的。”教学过程一定要设计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只有当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教学效果才能实现。为了保证全体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学习,教学过程要设计成让所有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全国特级教师王树声提出: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是“现成的水”,而应该是“找水”、“取水”的方法。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注重学法的指导。

第一,鼓励学生勇于提问,采取辩论方式解决问题。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学生提出由本课观点所引出的感到困惑的辩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正方、反方并自由发言陈述观点,在辩论中弄清问题,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借以提高学生认识,指导行为实践。如在讲《要勇敢,不蛮干》一课时,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辩论题:当你看到森林着火时,你会怎么做?同学们有的主张去救火,有的主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报警,招呼大人来救火。将持有两种不同主张的同学分成正反两方,自由辩论,在辩论中明确做事不能光凭一时的勇敢,还要学会理智的分析与机智的应对。

第二,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导行。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观点给我们以深刻体会,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做,让学生充分主动活动,通过主动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经验促进发展。如在教学《做时间的主人》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每人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一天的学习生活,并特别训练他们做事的速度,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珍惜时间,讲求效率,改变以往办事拖沓,虚耗时间的陋习。

四 课外延伸,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课外延伸,能培养学生自觉地巩固、深化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课外延伸的内容和形式很多,如开故事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

教材有关的故事,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课外延伸还可与班队会结合,如教学《妈妈的小帮手》时,为了让学生在今后把当妈妈的小帮手的行动上升为一种自觉行动,在课后举办了“做妈妈的小帮手”的主题队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既深化巩固了教学内容,也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活动化教学是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采用活动化教学,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学习和成长的乐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作为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品德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好问 下一篇:谈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