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工作在路上

时间:2022-10-18 01:41:59

养蜂人:工作在路上

杨师傅是一个养蜂人,今年48岁的他已经有着20多年的养蜂经验,早上5点钟起床,然后检查一下60箱蜂房是开启一天至关重要的工作。据了解,从20多年前踏上养蜂这条路以后,他和老婆每年只有一次的回家机会,那就是春节,由于养蜂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在这一年中要从南走到北,周游大半个中国,他常常和老婆说,“咱们的工作更像是旅行,全国各地的花都被咱采过了。”

逐花之路 走南闯北年行万里

3月25日,记者在健康路南段找到了养蜂人杨师傅,此时的他正悠闲地坐在刚刚搭建好的小帐篷前晒着太阳,妻子正在里面做着午饭。据了解,杨师傅是菏泽人,刚刚来高密一周的时间,特意选择在这个地方搭建帐篷是因为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地方的洋槐就开花了,提前为蜜蜂采蜜做好准备工作。为了“追花酿蜜”,他们夫妻在全国各地像蜜蜂一样“飞来飞去”,这个地方的蜜采完了,就收拾行囊寻找下一个“家”。

养蜂人都知道,菜花是最大的蜜源,为此,一年的行程几乎都是围绕油菜花来展开的。去年12月下旬,杨师傅在云南的昆明和楚雄以及四川一带待过一段时间,3月中旬到山东省内城市,下一站,杨师傅表示将继续北上。一处花谢了,再动身去下一处,等抵达时,那里的花正开。20多年来,他们夫妻二人走南闯北,“扛着”60箱蜂房,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甚至每一地的花开讯息,都清晰地刻在了他们的心里。

苦中作乐 一年只能春节回家

养蜂主要为了酿蜜,因此有人形容养蜂是“甜蜜的事业”。但事实上,长年在外的杨师傅夫妇除了快乐和甜蜜,还要面对各种辛酸和困难。养蜂人都知道,长期在外最怕的就是天气突然变化,有时候天气突然转冷会让他们措手不及,保温措施跟不上,很多蜜蜂就会被冻死,损失不小。杨师傅回忆说,“记得那一年,在四川,一场突如其来的降温席卷了整个中国,保温措施根本就没来得急做,很多小蜜蜂都被冻死了,让我们伤心了好久。”

照看蜜蜂也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痛的活儿,为了不闷死蜜蜂,蜂箱不能关,还要防止蜜蜂集体外逃。蜜蜂有时候脾气不好,受到蜜蜂的攻击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杨师傅总是说,“被它们蛰一下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不容易得风湿病。”

由于养蜂工作的特殊性,他们要跟随着季节的不同奔赴不同的城市,因此,他们一年中只有春节的时候才回家,其他时间全部在全国各地转悠。杨师傅倒觉着没什么,他乐观地告诉记者,“没什么的,孩子都长大成人了,家里的两个孩子都结婚了,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孩子也想让我们回去,可是我们觉得在外面更快乐。”

后继乏人 积累整套养蜂经验

一说起蜜蜂,杨师傅笑言自己过着“游牧生活”,而这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养蜂一行的热爱与不舍。“再干几年,我就不再养了,人老了,也该好好休息了。”杨师傅告诉记者,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和孤独是时下年轻人难以忍受的,这也是养蜂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我认识的养蜂人里几乎没有年轻人,大多数都在40岁以上,近几年来也没见谁收过徒。”如今杨师傅的两个孩子都大了,却没有一个学养蜂的,而他也不愿意孩子再踏上这条路。“养蜂太苦了,我们能有今天,也不容易。我们养蜂,蜂也养了我们。蜂让我身体好起来,孩子读了书,成了家,还建了新房。”

回忆多年的养蜂生涯,杨师傅感慨万千,虽然自己不愿意让子女从事养蜂的职业,但又希望能多一些年轻人成为新一代的养蜂人。“我自己养了一辈子的蜜蜂,积累了一整套养蜂的技术和经验,真不希望日后失传。”而在记者与杨师傅交谈的过程中,不少路过的行人都停下了脚步前来咨询蜂蜜的价格。“我觉得从养蜂人这里买的蜂蜜能更纯正一些。”市民李女士表示,由于超市里蜂蜜的品牌和种类众多,反而让她不知道该如何挑选了,“我觉得这里的蜂蜜应该更纯粹,没有食品添加剂之类的东西。”而与李女士有相同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比起市场上的我更喜欢纯蜂蜜。”另一位购买者也表示。

最幸福的事 亲手酿的蜂蜜被买走

招呼完了几位购买蜂蜜的市民,徐师傅又重新坐下与记者交谈起来,“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收蜜和卖蜜的时候,看到自己亲手酿造的蜂蜜被买走,心里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了。”徐师傅说,养蜂也并不是只赚不赔的活儿,由于花期都不长,遇到连续阴雨等天气,有时就会赔钱。特别是秋冬的时候,为了给蜜蜂做好保暖工作,他们就会搬迁到南方去,“南方的天气相对比较暖和,有利于蜜蜂繁殖蜂群,来年才会有更多的蜜蜂采蜜,蜜蜂也不容易生病。”

而如何辨别一罐子蜜的真假呢?“一般结晶的才是好蜜,那些用糖稀等勾兑的东西倒是不结晶,但那不是蜜。”徐师傅告诉记者,不同花源酿制的蜂蜜有不同的颜色和味道,那些闻起来和吃起来都是一个味的,很有可能就是假蜜。而最让养蜂人尴尬的是,他们这样对购买者解释时有些人就是不相信,而且越描越黑,徐师傅喟叹,“现在不缺少蜂蜜消费者,缺少的是真正认识、了解蜂蜜的人!”

上一篇:两万元开家“家具改制店” 下一篇:利用稻麦秸栽培蘑菇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