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电影该如何延年益寿

时间:2022-10-18 01:31:08

IP电影该如何延年益寿

如何使IP的生命周期最大化延长,价值得到最大化释放,是诸电影公司和从业者值得思考的命题。一部电影若仅仅作为电影版权,经过院线上映、电视台购买、视频网站购买等传统“轮回”,其商业生命已经基本结束。而作为一个娱乐IP,它可以向上游倒推成为网络文学作品,可以横向开发成为电视剧、网络剧、同名互联网游戏,经典场景可以向下搬进电影主题公园制作成大型游乐场所供游客亲身游玩感受;同时,新的娱乐内容又会反哺电影品牌,为其提供更大的影响力。经历了2015年的风起云涌,2016年IP产业将如何发展?

挖掘IP衍生物新潜力

我国IP开发的一般趋势还是落脚于影视项目,主要由网络小说向电视剧和电影发展,介于网络小说的一般特性与受众分布,在IP的衍生经济中自然具备了相当的观众数与可见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在网络小说领域经过检验的作品,在电视台和电影院也自然容易经过检验,版权作品业已形成的粉丝群体又可以为之兜底,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相当的风险,这也是诸多IP运营者积极牵头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的原因所在。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此之外,漫画与游戏是IP开发的另外支柱。

漫画IP改编电影的最大宠儿,漫画家熊顿的《滚蛋吧!肿瘤君》成为新力量的典型代表。《滚蛋吧!肿瘤君》由白百何和吴彦祖主演,导演韩延执导,数量庞大的漫画粉丝将成为这部漫画IP改编电影强有力的票房保证。

游戏方面,以《仙剑奇侠传》为例,以中国古代的仙妖神鬼传说为背景、武侠和仙侠为题材,迄今已衍生出品种繁多的游戏作品,荣获多个游戏奖项,并被改编为漫画、小说、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拥有众多粉丝。网剧《仙剑客栈》是“仙剑”版权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延展,融合了动漫、游戏、社会热点、时空穿越等多种元素。

至于网络文学,一度被视为电影工业的“强心针”。作为主要的内容提供商,网络文学为电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再加上我国电影工业的逐步扩大,院线扩张,银幕增加,渠道为王与内容为王的合并,势不可挡。”陈少峰总结道。

然而就在大家排队购买《星球大战》等大IP影片的电影票时,不知是否会有人想到IP除了可以落脚于影视项目外,在别的领域也可以开发出无数可能性。在美国,距《星球大战》上映还有两周,各种消费品牌围绕这部西方国民电影所打造的限量版商品早已呈疯狂态势:惠普星球大战限量笔记本、阿迪的《星球大战》定制版Superstar、Crocs的定制版“洞洞鞋”、卡夫的星战包装通心粉……总之对于《星球大战》系列电影来说,这种营销方式已经不能说是“顺风车营销”,根本就是“搭火箭”。

因此,对于2016年的IP产业,在泛娱乐化的趋势下,影视、动漫、文学都会与游戏产业相互融合,优质IP也能够为游戏引入人气资源。2016年,优质IP将成为各大厂商们追逐的焦点。但伴随动辄百万的IP费,将会促使部分厂商的目标开始拓展到小众冷门的IP资源和IP衍生物上,并会最大化地挖掘IP潜在价值。

互联网IP更需内容为王

目前,互联网依靠IP已在传统电影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互联网对电影创作者的孵化主要从视频网站开始,“筷子兄弟”组合就是借助优酷与中影的活动创造《老男孩》一炮打响,开辟了互联网IP新纪元。不久前阿里影视宣布建立十亿元“A计划”基金以孵化优秀的电影创作者。对此,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认为,互联网将会在未来十年引领中国电影的发展,但他同时也表示,内容是互联网的短板,“内容创作,这一环互联网做不了。IP不是剧本,IP是创意的原始材料,要转化成剧本,需要创意人才。那么这一环是留给电影产业唯一的生存空间。”

此外,由网剧衍生出的电影,往往容易令人联想到“低成本”、“劣质特效”、“剧情松散”等特点,此类网生电影能否持续获得高票房仍然需要市场检验。而不管是传统电影还是新兴电影,从根本上来说,其内容属性没有变。“都是从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提炼,然后搬上大银幕。”《万万没想到》导演易振兴表示,2015年,将网剧搬上银幕,使其去“网剧化”,是不少开发商的新玩法。从网络剧走向大银幕,《万万没想到》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暑期,脱胎于网络节目的大电影《煎饼侠》,就在暑期档上映,票房轻松过11亿元。而这些“票房黑马”的共同点一方面是它们都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病毒营销和粉丝经济,另一方面也与它们优质的改编内容息息相关。

这一点从失败的IP改编电影中可以略窥一二。比如有小说和电视剧打底的《何以笙箫默》就在激烈的竞争中遭遇口碑和票房惨败。对此,陈少峰认为,IP最多带来的是品牌效应,吸引艺人加盟。而一个IP能不能做成好电影,不是在于IP本身多强,而是在于电影开发操盘手,或者工作人员里面有没有深入了解IP。因此,在利用互联网手段改编IP进入商业电影这一层面,未来不仅要学习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技术,更要有对小说的改编,对细节的推敲,以及对制片的合理规划统筹。

IP本身价值面对挑战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国电影票房再创新高达到440亿元。而借着2016年元旦假期,短短3天票房就达到8.49亿元。2015年城市影院观众达12.6亿人次,同比增长51.08%。中国电影全年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比2014年增长48.13%。数据表明,我国电影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票房将达到600亿元,未来3年我国电影票房将破千亿大关。

而票房的激增,让资本的心态更为急迫,几乎在推着IP前进。资本追逐IP,背后的驱动力是希望IP快速兑现利益,这样,便会挤压创作的空间。在这一背景下,电影变得与其他没有太多文化属性的产品一样,重要的不是艺术标准,而是怎么卖,以及能够在哪几种渠道上卖。另一方面,市场的快速扩容,也令电影人才短板、技术薄弱及环境不成熟等问题迅速暴露出来。粗制滥造电影充斥国内银屏,口碑与票房呈现倒挂态势,从业人员心态亦日趋浮躁。

“市场环境的饥渴,带来的就是电影从投资制作到最后发行的整体周期的压缩。”对这一现象,陈少峰告诉记者,中国电影现阶段正处于“野蛮生长的时代”,现在的主要矛盾还是“盘子不够大”,“而IP只是做大这个盘子的手段之一。”

“IP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不是用来保护权益和公平的事物了。而是以合法的保护为面具,制造新的垄断差异。局面就是,有新兴活力的创意力量越来越难以进入行业。有个原创的好剧本,越来越难以进入院线并得到大力推广。”北京电影学院博士赵斌认为,“在主创的水平普遍偏低、投资的投机性非常严重的情况下,IP概念很快就会被玩坏。‘做不出好产品’仍然是IP未来的短板,这是中国制造的普遍困境,故事、表演、美术、音乐,这些古老的美学、艺术甚至手艺,不是资本和市场能短期解决的。长期或许可以解决,中国人钱多、聪明。但那时可能IP这个概念没人记得了。”

可见,不论在影视界IP被如何定义,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做出具有高技术高情感的电影。IP要回到它最初的经典的含义,再将美学和艺术家的智慧加进去,才能提升IP本身的价值。而只有经典的有艺术创造力的IP影片,才能应对2016年更加开放的电影市场。

上一篇:创新,让没落的产业开红盘 下一篇:2016新春活狒[非凡 gg喜喜迎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