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8 01:30:20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以情感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一般称之为非智力心理因素,它包括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它们虽不直接参与学生的智力活动,但却自始至终间接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始动、走向、维持调节、控制的作用。实践证明,有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高低优劣。

众所周知,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口语的书面符号。外语语音学习是基础,是学习的第一步,但人的语音能力差别很大,一部分人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准确地区别英语的不同声音,有良好的动觉,能规范地发出语音,掌握新的发声部位,还有一部分人却结结巴巴,找不准发音方法。如果没有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仅仅跟老师念一遍,过后便一劳永逸,那么就无法学好英语的发音,辨析不清[?V]、[e]、[ai] 的发音区别,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就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以后的词汇、语法学习就更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主体论和心理学论表明,学生学习的主体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认知系统,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二是情意系统,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三是技能系统,主要包括听、说、读、写、思、做。认知系统是对知识的接受、贮存和转化的反映系统;情意系统是调节维持和控制学习行为的动力系统;技能系统是以认知系统为基础,以情意系统为动力的行为系统。学习中,没有认知系统便失去了依托,没有动力系统的参与,认知系统便失去平衡,没有行为系统,认知系统就无法实现,动力系统也就无所依托。这三个系统中的情意系统,无疑是指非智力因素。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同等智商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品质的不同,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质量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学习英语,无论是学习语音、词汇、语法,还是阅读、写作,都是不仅仅关系着人的智力因素,更决定于人的非智力品质。非智力心理因素的良好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对学生的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入非智力心理因素,不仅能较快地转变教学和学习上的困难局面,而且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燕国材教授提出的“I N 结合论”也是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的学习理论。燕教授认为:“学习的成功可以由智力与非智力的函数来表示,学习的成功并非单纯制约于智力,而且由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来决定的。”

“IN结合论”认为: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学习过程不仅要求人们认知系统积极参加,而且要求人们的其它一切心理活动都积极参加。学习过程必须建立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上,即智力活动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因此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在注意发展智力的同时,又要注意培养其非智力因素,而在注意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同时,也促进了其智力的发展。

因此不难看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英语多层面的积极作用。此外,非智力因素还有一种内化的功能,表现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上,它是学习中主动的、内在的教育作用。这种自我教育表现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参与、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因素上。教育家波利曾指出:“教师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这都表明,内因是学习的前提,外因只能在内因的作用下才能发挥其功效。因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英语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者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社会的公认,这是带有根本性教育观念的突破,这一突破改变了教与学的双方关系。单纯的传授知识或偏重智力发展的失衡倾向得到了扭转,开发非智力因素也日益提到了重要目标上来。这都是实践经验中得出的智慧结晶。优化学者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就能使学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知难而进的毅力和坚持学习的意志,明确目的乐为之,持之以恒。这种意志和毅力更能使学者产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提高学习英语的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英语的影响是显著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它更应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的发展之中,我们也不能低估非智力因素的功效。在教学之中,我们应该致力于探索优化非智力因素的方法和途径,寻找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切入点,更好地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上一篇:跟着爱丽丝一起掉进兔子洞 下一篇: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我们不仅是一家手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