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专列惊险穿越最后235公里铁路线

时间:2022-10-18 01:28:24

“神五”专列惊险穿越最后235公里铁路线

2003年7月18日,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第一趟专列按计划驶往载人航天发射场,专列在离开兰新线上的清水站后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军管铁路线。这是全国惟一的一条由部队管理的铁路,承载着发射场大部分试验产品的运输任务,铁路线穿越茫茫的戈壁大漠。恶劣的环境,异常的气候,常常造成种种意想不到的险情。这次专列进场时,就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沙尘暴的袭击,最后惊险穿越235公里铁路线。

位于祁连山脚下的清水西站是专列进入发射场的南大门,军管铁路线也就是由这里往发射场延伸。过去,无论是南来北往的旅客,还是大到火箭、卫星,小到每一颗锣丝钉的试验产品,以及发射场人员的生活物质,都必须通过这条铁路线运送。已有18年行车经验的老司机杨建国再次肩负重任,承担这趟专列的司机工作。

专列离开清水西站时,这位无数次参与试验专列接运的老兵,依然感觉到手上的分量沉甸甸的,毕竟这是我国史无前列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中华民族千百年的飞天梦想就要在这里实现,自己能够成为亲身参与者,他感到无比的荣耀。此刻,辉煌与希望凝聚成了前进的动力。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专列从清水西站出发的时候,天气还非常晴朗,当专列快到石泉子的时候,天气突变,前方一团黄风漂移过来,他意识到沙尘暴来了。顷刻间狂风大作,前方能见度迅速降低,杨建国凭借多年的行车经验还是把专列安全驶入石泉子站。

根据制定的行车计划,专列在石泉子站停车检查20分钟。

此刻,车厢里已经弥漫着沙尘,空气令人窒息,呼吸讲话都变得困难。

接运组成员紧急商量,专列是留在站台等沙尘暴过去还是降低车速继续往前走。

接运组组长马兵根据大家意见,考虑到产品和车的安全,做出决定:车低速往前开。如果停下来,沙尘很快就会淹埋轨道,车将无法行驶。如果这样,后果不堪设想。

车检人员迅速对产品和车况进行仔细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杨建国接到接运组的命令,降低车速往前开,即便以最低的车速行驶也不能停下来。此刻,他感觉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前方已经看不清道路,他只能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在过去的行车历史中虽然没有失过手,但也曾遇到过十分后怕的事情。1990年冬季,他驾驶"解放"牌蒸汽机车从清水返回东风,列车在70公里附近遇到风沙埋道,从63公里到70公里。一边清沙一边慢行,7公里的路整整走了一天一夜,列车到上源进站时,由于天气寒冷,车站扳道员没有及时出来准备进道,杨建国立即采取紧急制动,车停下来了,机车距道岔顶端也只有两米多一点。如果再晚一点,轻则挤坏道岔、机车掉道,重则列车颠覆,车毁人亡。这次经历,他一直铭记在心,也使他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更加谨慎。

沙尘没有减弱的迹象,两名副司机警觉地在设备间不断巡察并且配合司机观看路况,他们头一伸出车窗,脸立刻被黄沙裹住,也很难辨认外面的情况。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柴油机的喷油泵磁条被沙粒堵塞。一旦喷油泵的磁条被堵塞,喷油泵就会被损坏,不但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车还必须立即停下来,等待其他车来替换。因此只有不停地给磁条打机油,不让沙粒粘附。

专列以最慢的速度往前行驶。不久,前方电话通知,沿线61~68公里,72~80公里两处车道已经被沙子淹埋,二营四连80多名官兵已经全部出动,正在紧急清沙,要求专列在清沙完后正好赶到这个地段。杨建国在计算行程后,再次调整车速,向埋道地段靠近。

70公里处是两座山之间的狭口路段,经常会沙尘埋道,因此,这里驻守着一个连的兵力,专门负责这个路段的巡道清沙。梁满仓就是这天完成清沙任务的班长,他说这次风沙来得异常急、猛,沙粒打在脸上生疼,但大家顾不了那么多,风沙就是命令。一接到任务,他们迅速赶到了埋道的地段,连炊事班的同志都出动了,展开与沙尘暴抢时间的战斗。大家争着往风势猛的地方冲。沙尘无孔不入,很快鼻子、嘴里、耳朵里全是沙子,沙尘很快又与汗水混合成了沙浆,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工具。

这些士兵实在可敬可爱,他们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些静静的铁轨和经过的为数不多的火车,听到最多的就是这种铿锵有力的施工号子和铁锤、铁锹的撞击声。

他们从来没有亲眼看到过火箭升空的壮丽景象,甚至连中心的机关都没有去过,但每次成功的喜讯传达到这里时,他们都会感到兴奋不已。

正是这种顽强的作风,钢铁一般的意志,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让他们赢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铁军"。与其说这是一个称号,不如说这是一种荣誉,一种极其崇高的荣誉。

由于沙尘暴异常猛烈,前面清完沙,一些地方又很快被埋掉,有些地方反复几次,最后没有办法,就等专列一边开,他们一边清,开一段清一段,最终才把专列安全的护送过这两个风口。

当夜色开始笼罩戈壁滩时,专列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进入发射场,"神舟"五号飞船试验产品也才有惊无险地进入了它安全的家。

上一篇:麦积山石窟的首次考察 下一篇:大禹导河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