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proBNP在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8 12:24:11

NT―proBNP在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 42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入院第1天和治疗第2、16天收集血浆样本测定NT-proBNP含量。结果 入院第1天, 治疗第2天观察组血浆NT-proBN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浆NT-proBNP含量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N末端B型利钠肽原;慢性心力衰竭;老年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其发病率升高, 5年存活率堪比恶性肿瘤。早期诊治是减低死亡率的根本途径。但因老年人心力衰竭早期临床表现、心电图缺乏特异性, 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表现可不明显, 临床上缺乏较敏感的客观化验指标。随着血浆B型利钠肽和心力衰竭关系临床研究日益增多[1, 2], BNP、NT-proBNP含量测定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有研究证明, 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含量明显升高, 且含量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可作为心力衰竭生物学指标。本研究以动态测量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含量, 证实NT-proBNP可用于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52例, 其中男28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70.3±7.2)岁。患者入院时有呼吸困难、乏力、咳嗽症状及肺部湿性音等体征, 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并排除支气管哮喘、感染、肝硬化腹水、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对照组:选取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42例, 其中男23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69.7±6.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①临床处理方法:观察组经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后, 自入院当天给予心力衰竭标准治疗[3]。并于入院第1天、治疗第2、16天检测血浆NT-proBNP含量。对照组和观察组相同时间检测血浆NT-proBNP含量。②NT-proBNP含量检测:两组观察对象均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 4 ml, 后置于用枸橼酸钠抗凝的试管中, 送检验科测定血浆 NT-proBNP 浓度。相关操作由检验科专业人员操作。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或者单因素方差分析, P

2 结果

发病当天, 观察组血浆NT-proBNP(904.51±216.43)高于对照组(32.73±7.9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第16天NT-proBNP下降明显, 和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减少其死亡率的根本途径。由于心力衰竭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临床上仅依靠症状、体征和器械等难于做出准确诊断。由于心力衰竭患者血容量超负荷、心内压升高, BNP前体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为BNP、NT-proBNP, 由心室分泌进入循环。国内外许多研究已证明BNP、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均有标志性[4-6]。而NT-proBNP以其含量高、稳定性强、半衰期长及测量无需预处理等优点, 较BNP更适合作为心力衰竭生物学指标, 血浆NT-proBNP含量测定可以快速诊断并评估心力衰竭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有研究表明[7]发病时血浆NT-proBNP含量越高, 其预后及5年生存率越差。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则NT-proBNP含量会下降, 从而改善预后。本研究观察组经治疗后NT-proBNP含量明显下降, 说明动态测量血浆NT-proBNP含量对评价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均有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 NT-proBNP含量作为心力衰竭的评价指标, 方便、快捷, 敏感度及准确度高。临床上应推广动态测量NT-proBNP含量, 以作为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Parekh N, Maisel AS. Utility of B-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and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Curr Opin Cardiol, 2009, 24(2):155-160.

[2] Dini FL, Conti U, Fontanive P,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N-terminal pro-type-B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Doppler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variab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 stabilized by therapy. Am J Cardiol, 2008, 102(4):463-468.

[3] 陆再英. 内科学.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4-179.

[4] Ferreira S, Almeida R, Guerrero H, et al. Progniosis of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role of NT-proBNP. Rev Port Cardiol, 2007, 26(5):535-45.

[5] 蒋卫杰, 宋锦叶, 朱斌. N 端脑钠肽前体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 2013, 19(2):230-233.

[6] 饶玲璋, 袁有园, 罗锦兰. N端前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评估中的意义. 广东医学 , 2012, 33(16):2464-2465.

[7] 李曙光, 周利, 杨华. N-末端脑钠肽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临床医学, 2012, 32(11):36-37.

[收稿日期:2014-06-17]

上一篇: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和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 下一篇: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