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农科技奖:创新承载农业梦

时间:2022-10-17 11:32:19

大北农科技奖:创新承载农业梦

2013年11月14日,由大北农集团、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等单位协办的“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暨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本届大北农科技奖与往届相比最大的亮点在于获奖人数多、奖励金额高。本届科技奖奖励人数共计72人,奖励总金额1000万元,创“大北农科技奖”历史最高。“大北农科技奖”设立于1999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由大北农集团出资无偿奖励在农业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创新人员,同时对重大创新、产业化前景较好的科研项目及成果进行科研资助或产业化资助,并帮助其快速转化推广。“大北农科技奖”现已举办八届,共收到申报项目2092项,奖励金额共计人民币1751万元,有260位专家(含9位院士)获得奖励。

“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自2013年1月1日开始接受网上申报,申报工作进行重大创新,采取院士提名、单位推荐和个人申报3种途径,保证了申报项目的权威性、广泛性。本届大北农科技奖共收到申报项目261项(含国外项目12项),经由院士、行业权威近100位专家组成的“大北农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初评、会议评审,由9位院士组成的“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终审、复核审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郭予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夏咸柱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研究员,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教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陈志敏副主任,以及国内外农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100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为促进农业学术国际交流,大会同期召开“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华安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实践与展望》、《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题报告;以“科技创新驱动生物种业发展”、“猪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创新”、“畜牧科技创新”、“种子健康与生物农药创新”为主题的四个分论坛,邀请众多院士、首席科学家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针对农业科技前沿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在“科技创新驱动生物种业发展分论坛”期间,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大北农集团与国内外种业研发机构交流创新成果、谋求共同合作奠定了又一坚实基础。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总经理吕玉平博士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楠作为代表分别进行签约。

战略合作协议的达成描绘出大北农生物育种产业深远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推动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与行业内科研院所、优秀企业之间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和发现向全球商业化开发的转变,加快生物种业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进展,有效提升大北农生物种业自主研发能力,从而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的创新驱动力。

在“畜牧科技创新分论坛”期间,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加拿大吉博克(Genetiporc)种猪育种公司签署了种猪育种全面合作协议,为大北农种猪事业的品牌、技术、服务和培训等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北农集团副总裁易敢峰博士与加拿大吉博克种猪育种公司首席运营官W.A.(Bill)Oakley作为代表进行签约。

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达成,将助推大北农集团种猪产业开展国内外其他联合科研项目的开发与合作,加快种猪产业全国布局的步伐,对填补国内高科技分子育种体系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大北农种猪产业将继续立足创新驱动战略,致力于培育独特而高效并最具有综合竞争力和养殖效率的专门化基因品种和配套系,为我国猪业的育种水平向新的高度跃升贡献更大的力量!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中关村集体学习调研战略新兴产业时再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大北农科技奖”与农业领域国家奖励有效互补,激发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积极献身农业科技事业的热情,必将发挥日益强大的作用,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驱动力。

上一篇:王川:小米电视幕后设计师 下一篇:58同城上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