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并购诺基亚:“逆袭”移动互联

时间:2022-10-17 11:11:35

微软并购诺基亚:“逆袭”移动互联

尽管谁都知道世界瞬息万变,2013年9月3日晚曝出的“微软以72亿美元正式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消息,还是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这是自两年前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后,全球IT史上又一里程碑事件。

“目前移动互联网端,软硬件整合一体化是潮流。对于微软来说,需要的正是一个在移动终端设备领域有品牌影响力、专利、差异化价值的忠实的合作伙伴,而诺基亚是其中最优的选择,这场并购是必然的。”赛迪顾问研究副总监梁潇对《中外管理》表示。

而市场对此反应不一:有评论认为,这是一场“不成功便成仁的联姻”,微软收购诺基亚可能大错特错云云。不过,多种迹象表明,这更多的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赌局。

合作为收购铺垫

从9月3日公布并购消息不到三天时间,微软在资本市场遭遇了“用脚投票”——微软市值蒸发了180亿美元,这让上个月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将会退休的消息传出后的股价增长化为乌有。“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此前曾希望微软不再重视消费者业务,而将重心放在利润更丰厚、更可预测的企业业务上。”分析人士指出。而这一并购意味着微软将长期涉足智能手机硬件市场,市场还大胆预测,鲍尔默的继任者极有可能是诺基亚现任CEO埃洛普。

实际上,这一并购精心筹划了很久。在微软宣布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当天,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称,微软与诺基亚两家公司在两年前就已考虑收购问题,而之前的紧密合作是今天交易的实验阶段。

已经在微软CEO的宝座上奋战13年的鲍尔默,在8月24日宣布:在未来的12个月内卸任。实际上一代人只能完成一代人的事情——13年前比尔·盖茨很知趣地离开了,去做他的慈善公益,现在轮到了鲍尔默。互联网初起时,盖茨持反对态度,现在在互联网领域,微软被雅虎、谷歌、苹果甩在身后,而自己的My space,MSN,Bing、Surface等,虽然耗费甚巨,却不甚理想。平心而论,鲍尔默在任13年来,微软的业绩并没有下滑,仍沿着一个平滑的曲线在向上走,但面对未来比PC市场庞大数倍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微软暂时还束手无策。

这场并购对于微软进军移动互联市场至关重要。“在我宣布(退休)计划之前,我曾致电诺基亚董事长里斯托,因为我想让他理解,虽然我要退休,但这项交易对两家公司来说非常重要,而且符合微软及其董事会的战略。”鲍尔默说。

水到渠成

而对于拥有150年历史、曾经是全球手机霸主的诺基亚来说,这场并购似乎也有亦步亦趋的味道。首先,从2007年苹果iPhone起,诺基亚就开始陷入衰退。短短两年时间,诺基亚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将近40%下滑至8%,功能手机领域也已被三星所超越。股价跌跌不休。2010年9月,诺基亚聘请微软高管埃洛普出任历史上首位非芬兰籍CEO,取代应对变革不利的前任康培凯,希望引进软件领域的外部资深高管,带领诺基亚寻找转型之路。

这位从进入之初就被称做微软植入诺基亚的“木马”的埃洛普,随后促成了诺基亚与微软在手机业务上的合作。诺基亚于2011年2月宣布,放弃其他平台,在智能手机上全身投入微软Windows Phone怀抱。

埃洛普进入诺基亚三年来的表现,似乎一再印证着人们的猜测:他一直在为微软收购诺基亚而努力。比如:2011年2月,埃洛普执掌诺基亚不久,就对诺基亚组织架构进行了一轮调整,特别将智能设备部门和手机产品部门独立出来,分别服务于智能手机用户和普通大众市场。这一调整被视做诺基亚为了同微软在智能手机领域深度合作而进行的组织变革。还有就是对诺基亚的“瘦身”。过去3年,埃洛普裁员了数万名员工,其中手机业务裁员比例达到50%。此外,埃洛普还缩减了制造运营部门,减少了研发计划,出售了公司资产(包括专利和公司总部大楼),彻底放弃了塞班系统和诺基亚Android手机,拒绝了谷歌发出的Android合作,取消了与英特尔合作开发的MeeGo计划,并宣布诺基亚与微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所有智能手机上都采用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统。

因此,一场世界经济史上的大手笔并购,此时已水到渠成。在资本为王的今天,诺基亚想在IT产业这个大笔烧钱的产业中,继续控制标准和掌握核心技术,就需要强大的可支配资金,未来要想与手握大量现金的苹果和三星对抗,非要找到一个像微软这样有钱大哥做靠山。何况,谁也无法阻挡微软变“硬”的决心。从Xbox游戏机,到Surface平板电脑,微软其实在硬件方面的尝试一直都没有停止。而并购诺基亚之后,微软的硬件之路已愈加清晰。

并购中的强强联合

然而,这场并购的结果依然不容乐观。“诺基亚和微软目前在移动互联网端面临的问题在某种层面上是一致的,两者合并后,虽然在软硬件领域实现了互补,但实际上软件与硬件领域的优势并没有实质性的支撑。”梁潇说。与苹果、谷歌相比,二者都没有构建起一个足够有影响力的产业生态,将开发者聚集起来实现产品体验的提升;而与三星相比,二者都在制造链的控制力以及面向全球的设备营销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昔日巨头能否通过联姻摆脱困境,还有待市场的考验。

这场并购对于仅是“看客”的中国企业而言,实际上有很深的借鉴意义。专家指出,中国难有百年企业,就是因为缺少微软这种浓烈的危机意识及持续创新和创造的意识。微软没有一直陶醉在曾经独步天下之中无法自拔,而是勇敢地迎接汹涌而来的移动互联市场的挑战。

其实,从本案例可知,先合作后“联姻”是一条很好的并购之路,比如海尔并购三洋也是先从合作开始的。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多年,但真正高端领域的并购案例凤毛麟角。而中国企业华为的并购申请曾被诺基亚拒绝,也再次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敲响了警钟——收购过程中如何做到强强联合,如何在高端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是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待解难题。

上一篇:孙立平:重新凝聚改革共识 下一篇:被丢掉的效能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