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自主思维,激活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17 10:56:34

放飞自主思维,激活学习兴趣

【摘要】 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的一种重要能力. 所以需要教师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从预习出发,引起探究的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让兴趣潜藏其中;在课堂上,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自主思维,兴趣得到放飞;生活中,让学生自主快乐地思考,提供学生思考的不竭动力,让兴趣的无限延伸.

【关键词】 自主思维;学习兴趣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中,思维居于核心地位. 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常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被动思维,因而,不乏听见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的不爱动脑筋,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和可怕的,也是得不到大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反作用的.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习者能主动而勇敢地观察和思考. 这样,才能在学生离开课堂之后,还能继续保持强烈的思考欲望和逐步优化的思维能力,这是有生命力的,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砝码. 因而,如何放飞自主思维,激活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预习,预热思维,暗藏兴趣

课堂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名学生如果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通过课堂学习,他不仅能够更加轻松并清楚地掌握知识,还能与老师展开有效的互动,活跃课堂的氛围,对其他学生也有所帮助. 例如,在上“搭配的规律”前一天,老师布置学生注意自己的早餐搭配,上课时,关于两种饮料和三种主食中,任意选一种饮料和一种主食作为早餐,问可以有多少种早餐方案,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不是随意地搭配,而往往会先选定一种饮料,然后将其和三种主食相搭配,然后再选定另一种饮料,再和三种主食搭配. 这就是因为有的学生对新授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那么他学习这节课就会相当轻松,而且稍经点拨,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此,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能点燃兴趣. 当然,要学生正确地掌握预习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的悉心帮扶.

二、课堂,思维展示与碰撞的舞台

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探究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 如果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思维和智慧的火花在这里将尽情展示和碰撞,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让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发掘、探索、创新.

1. 多层设问,促使思考

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他们的思考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激活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认识面积单位”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课件中将两个平面图形遮罩起来,屏幕上出示这样一句话:“根据测量,第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2格,另一个图形的面积也是2格.”教师说:“看来用不着揭开这两个面纱了,面积都是2格,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有一些学生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还有的在皱眉思考. 终于有人举手了,学生:“总觉得看一下图形的好,虽然都是2格,格子大小还不知道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不少学生都露出了激动的表情,学生:“有道理,万一一个用的是很大的格子,而另一个用的是很小的格子,它们的面积就肯定不相等了.”此时,几乎全班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一睹真容了. 这时出示这两个图形,果然与学生所想一样,他们都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教师:“看来,要想准确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就应该找到相同的什么?学生:“单位”. 追问:“面积单位可能和哪个单位有关呢?”生:“长度单位.”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并没有马上点到为止,而是抛出新的问题:“长度单位长什么样我们已经知道,面积单位会是什么样的呢?”通过多层设问,建立了良好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主问题”为舵,给予学生探究空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但一节课切忌碎问碎答,因为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浅层面上,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有价值或重要的问题上. 所以,课堂上要以主问题贯穿整节课,把时间“省”下来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

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材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产生与概括的全过程.

主问题一:起疑―这样算,行吗?

师生竞赛一组加法综合算式,(89 + 37) + 63、25 + (56 + 175)、37 + 36 + 23,师赢得比赛后,展示计算过程:89 + (37 + 63)、25 + 175 + 56、36 + (37 + 23),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算行吗?

主问题二:探疑―这样算,结果真的不变吗?

让学生思考,学生存在“变”与“不变”两种不同的意见. 组织辩论,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的方式来证明观点,并概括出两个运算律.

主问题三:释疑―一开始老师的算法究竟有没有道理?

得到了两个加法运算律之后,再让学生思考:一开始老师的算法有没有道理. 通过探究,学生们更深刻地认知了相关知识,并领会到通过运用运算律解放了加法的计算. 最终实现意义升华,体现了探究的真正价值,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考.

3. 读懂学生思维,点燃学习兴趣

学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有比成人更丰富的语言. 正因如此,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预想不到的思维火花. 如果教师不能克服自己的固有思维,那就很难读懂学生在思考些什么,如果学生碰不到肯定他、读懂他的伯乐,学习的兴趣将大打折扣,更勿论自主思维的发展了. 反之,如果教师读懂了学生思维,他的学习兴趣将被点燃.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教学45 - 12时,会发现学生在列竖式时,不少学生做对了,但询问算法时,许多学生会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因为这里无需退位.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要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我认为,这里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不如等到第二课时,教学45 - 17的计算,学生就会发现先算十位,个位就不够减了,产生了矛盾,不了这个经验就会从个位算起了.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就会对算理、算法有更深的思考和明辨.

三、生活,自主思维的源头,学习兴趣的延伸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孩子们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带着数学眼光去观察、思考,那么他的探究空间将俯拾皆是,他们会体会到自主思维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能量. 当然,这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这样指导可以是课堂的延伸,比如在学习新知后,教师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思考探索;如认识了24时计时法之后,让学生进行周末一天的时间和活动安排,学生对比都很有兴趣,交流时,能够自信展示自己的方案,并能给别人提出合适的建议.

还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指导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像写数学日记、数学故事、数学童话等方式,就能很好地让学生利用所学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思考. 比如假期中,一家人准备去旅游,有乘坐火车、乘飞机、坐大巴、自驾游等形式可供选择,摆在学生面前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让学生主动通过价格、时间等因素去综合考虑,选择方案. 学生肯定是全身心投入,绞尽脑汁并乐在其中,不用旁人提醒,就能很好地进行自主思考,并会觉得数学有用且好玩.

四、鼓励,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人都需要鼓励,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在进行思考时,很容易就会碰到困难,在困难面前有的人会勇往直前,有的可能会打退堂鼓. 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能够催化学生自主思考.

课堂中,教师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碰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有一种“从众”心理,会不由自主地去看那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等着听他们怎么回答. 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或不愿表达出来,怕出错让人笑话.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却设立了障碍.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当发现学生传递出一种犹疑不定的信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让老师头疼的,是班里总有极个别孩子完全游离于课堂之外,忙于自己的事,对于所学内容是云山雾罩,不知其意,更别提自主思考了,其实,他们才是最需要鼓励的孩子. 因为,这些孩子往往给自己定位很低,认为自己不行,有强烈的自卑感. 所以对他们,即使在别人看来是不值一提的进步,都要进行鼓励和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感受到周围人对他们的肯定和期望,让他意识到自己努力也是有意义的. 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时,方法和理念很重要,然而鼓励也不可或缺.

总之,放飞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和呵护,细心关注每一名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王国中尽情绽放光芒,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流淌在他生命的每个角落.

上一篇: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介绍与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浅析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