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危机报警系统

时间:2022-10-17 10:24:13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危机报警系统

【摘要】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是通过财务报警指标的变化,借助有关财务分析的方法,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一整套科学可行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能帮助企业避开财务危机,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完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的动因出发,深入阐述完善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的模型,并提出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危机;报警系统;财务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推进,及受08年兴起的全球化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甚至于存在生存问题。我国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增大了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为了提高我国各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增强各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降低财务危机的发生。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各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非常重要。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财务活动处于失控或遭受到严重挫折的危险与紧急状态,它是企业因管理不善、经济不景气,行业衰退、资本结构不合理等,使得企业现金流不足、权益不足及债务拖欠和资金不足等各种困难处境的总称。总的来说就是:企业明显无足够的现金流按时偿还到期无争议的债务。

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是为了提前预测预报上述危机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提供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观察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早期特征,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财务风险进行监控的管理体制。可见,财务危机报警是各企业为了规避财务风险和保证生存与发展而建立的监测系统。

二、完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的动因

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迅速,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企业中获取收益,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从08年下半年的国际金融风暴,我国很多企业的业绩下降,财务状况出现严重异常,陷入财务危机困境。完善我国企业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是为了引导企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中防范意识,阻止财务状况恶化,从而达到避免财务危机的真正发生。对市场资料需求者来说,根据财务指标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危机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危机报警分析机制对加强财务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防止我国各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应深入分析导致财务危机的因素,需要完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来监督、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以确保财务状况的稳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一)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如今的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作为一个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去创造更大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使企业的信誉不断的上升。在此状况下,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求得生存,才有可能盈利,而影响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是出现财务危机。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报警系统,可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重要全面的信息,可以防范我国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

(二)利益相关方决策的需要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通过有效的财务危机报警,实时监控信用风险,进行企业贷款或质押贷款控制,避免因贷款而造成坏账的发生。

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可以在企业财务业绩下滑之前获得财务报警风险的警报,根据财务报警指标的动态分析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及时撤走资金或审慎投资,减少盲目投资的风险。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为他们的选择提供些技术上的支持和参考,获取更多利益。

对于审计等政府部门来说,财务危机报警系统,能够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范围,制定必要的审计程序,并判断被审公司能否维持经营或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进而提高审计人员的评估能力,降低审计风险,避免因未能正确披露其经营失败或未出具保留意见而招致法律诉讼,况且投资者,债权人更容易接受审计部门的意见。

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借助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避免财务危机进一步恶化。

(三)财务预测的迫切需要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仅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些简单的财务预测信息,但这些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可能只是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现在财务趋势简单的延伸。一旦公司处于危机状态,财务预测披露信息就可能无法准确的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突破财务预测的局限性,迫切需要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的建立与实施,但必须在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

(四)财务危机各因素变化的需要

影响财务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有可能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是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的恶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实施失误,管理者的行为等,单个或共同的作用于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企业财务状况不仅是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企业营运状况分析的重要内容。财务状况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进而了解财务报表中各项数字的变动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并作出投资判断。财务危机识别的重点是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发现财务的不足之处,找出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一些企业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及现金流量等核心指标恶化,这是导致企业变化的主要原因。

经营战略是有关企业如何在同行业内或市场竞争中进行竞争的决策。经营战略分析是财务危机识别体系研究的重要起点,为预测分析作出合理的假设。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通常取决于策略的运用是否得当,如果企业的经营决策不当就可能导致财务危机。例如一些企业在经营战略中:盲目扩张的多元化战略、盲目扩大规模、缺乏产业实体支撑的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等经营战略失误。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一些股东和管理层侵害公司利益,例如:大股东侵占巨额资金的行为、大股东掏空公司资产等不良管理行为影响着财务状况。

这些因素均需要企业建立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来改善财务管理。

三、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模型的建立

为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及时构建财务危机报警系统,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的构建关键在于模型及指标的确定。

(一)简单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模型的建立

企业主要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走势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危机。所设立的比率有投资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债务保障率和资产安全率等。企业良好的净收益、资产管理、债务状况、现金流量可以表现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特别的关注。当这些指标达到设立的警戒值,报警系统便会发出信号,提请经营者的注意。企业的风险是各项风险的整合,不同比率的变化趋势必然显示公司不同的风险,但简单模型没有区别不同比率因素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较好地反映企业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情况,如一个比率变好,或另一个比率变坏,便很难做出准确的报警。

(二)综合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模型的建立

目前财务危机预测方法层出不穷,但主要的分析方法是结合模型思路,即通过多元线型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来预测财务危机,综合反映企业风险。最早运用多变量区别分析法探讨公司财务危机预测问题的是美国学者奥曼,他在1968年以破产和非破产两组共66家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的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结合会计数据拟合出了的Z-score模型。

Z=1.2X1+1.4X2+3.3X3+0.6X4+X5

Z—判断函数值;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其中:

X1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折现能力和规模特征。营运资本是企业的劳动对象,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项目繁多,形式繁杂,获利能力高,投资收益大等特点。一个企业营运资本减少,往往预示着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出现短期偿债的危机。

X2反映了企业的累积获利能力,期末留存收益是由于企业累积税后利润生成,留存收益是指净利润减去全部收益分配的余额。

X3该指标主要是从企业各种资金来源的角度对企业资产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的,通常是反映企业财务失败的最有力依据之一。

X4测定的是财务结构,是一个比较难确定的参数,尤其对于股权结构较复杂的企业。

X5为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的营运能力集中反映在总资产的经营水平上。因此,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用来分析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的综合分析,预测企业风险。奥曼根据Z分数对公司破产可能性分类Z

(三)财务比率指标计算和确定

确定适合企业的的财务危机报警模型之后,余下的工作是通过模型测验比率指标的临界值,并进行确定哪些财务指标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分析的原则。基于此原理,在每个方面都划分为了两个层次,即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

基本指标是财务报警指标体系中敏感性最强的指标,使指标体系的核心。但由于公司是一个整体,各项指标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反映出的数值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公司财务变化,真正起到报警的作用,需要设置修正指标,实现基本指标中的不真实情况和客观因素进行校正,以便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

报警指标体系确定之后,可以参考功效系数法对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分别设置权数。权重的大小可因企业所经营的行业和具体经营特点而有所不同,且每个指标的权数均为100,但在公司最终计算得分时,按权重比例计算。最终分值与行业平均值比较,可将公司财务危机按(10分-100分)之间划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不可能、极不可能四种状态。这样公司可根据所处的状态作出基本结论。同时还要结合定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是因为有些判别值无法通过定量指标来反映出来的,所以分析时也要加以考虑,如公司战略、管理者的行为等等。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给基本报警结果进行全面校验,修正和完善,形成公司财务报警的综合结论。

四、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危机报警系统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在一定程度上,企业财务危机预报,财务危机报警系统进行的是信息再加工活动,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整理、分析向管理者提供直观、有效的决策信息。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是以大量的财务信息为基础,同时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向报警系统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要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必须配备专业人员,强化监管和约束,改善会计工作思路,明确信息从收集、处理、贮存并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能,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完善企业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审计监督

财务危机报警系统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法制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程序处理适当、信息记录真实、披露及时、审计客观独立等内容。以致力于消除隐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宗旨,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多元的监控措施并设立循序渐进的多道警戒线。只有这样,我国各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危机报警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

五、结束语

我国各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危机报警体系从财务状况恶化,经营战略失误,管理者的行为等多方面来考虑,建立一套符合各企业自身的财务危机报警模型,及时预测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现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的因素,提高预测未来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总而言之,财务危机报警系统,能使我国各企业走良性发展道路,推动我国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行健.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证[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崔如林.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措施[J].现代商业,2009(20).

[3]苏毓敏.浅谈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J].财经界,2007.

[4]慈家波.构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之我见[J].辽宁经济,2006(11).

[5]奥尔特曼.公司财务危机与破产[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彭韶兵,邢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周利芬(1981—),女,湖南临武人,硕士,中级会计师,中级审计师,注册税务师,广东白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税务筹划、财务管理。

上一篇:论逆向思维在中国股市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