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油田压裂工程标准化管理与实践

时间:2022-10-17 10:10:11

木头油田压裂工程标准化管理与实践

摘要:压裂技术是木头油田在整个开发历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压裂效果逐年变差,趋势不容乐观,如何保证压裂井效果的提高是目前木头低渗油田稳产开发面临的主题。通过多年压裂现场实践,深入开展压裂项目标准化管理技术完善与创新,完善标准化过程管理流程体系,形成标准化压裂工作标准与管理制度,使压裂工程管理达到标准化。2013年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应用效果显著,对木头油田多断块高含水油层压裂增产挖潜增果作用明显,对同类油田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木头油田;压裂工程;标准化管理;流程体系;实践应用

【分类号】:TE988.2

1实施油井压裂工程标准化管理背景

木头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南部,以低渗透为主的多断块砂岩油田,油井依靠压裂投产,通过水力压裂实现区块滚动开发,油层有效动用。目前油田绝大部分区块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稳产形势严峻,对压裂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推进实施压裂工程标准化精细管理尤为迫切。

1.1实施标准化管理是油田开发形势需要

木头油田经过多年滚动开发,物质条件好的断块单元基本得到了有效开发,为保持油田今后的长期稳产,对已开发区块差油层挖潜及对已动用油层进一步充分有效改造必不可少。近年来水力压裂比重在措施比重占60%以上,是油田主体增油措施,进一步沟通、改造、动用剩余油富集区和动用程度低甚至未动用潜力储层,离不开压裂技术。

1.2实施标准化管理是压裂技术本身需求

压裂技术在整个木头油田开发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的压裂井都能达到预计的增产效果,找出造成压裂增油无效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是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压裂工程技术及标准化研究,发展完善其配套的工艺技术体系,对木头油田高效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1.3实施标准化管理是油田发展阶段需要

木头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地下油水分布日趋复杂,剩余油高度分散,压裂增产效果已影响到油田整体开发挖潜效果。压裂工艺标准化配套技术主要加强技术研究与攻关,找出不足加以丰富完善,与油田开发阶段相配套,适应体系尤为必要。

1.4实施压裂标准化管理是经济效益需求

近年来压裂原材料普遍面临涨价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压裂费用上涨,如何控制单井成本上升与提高压裂单井增油效果之间的矛关系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并加以解决的紧迫问题,因此,提高油井压裂效果对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2油井压裂工程标准化管理主要做法

2.1完善规范选井流程体系,选井标准化

⑴建立压裂选井选层标准化体系

“注重油层条件,区分油层特征”是目前适合于木头油田压裂选井选层的基本原则。注重油层条件就是把剩余油条件作为选井的物质基础;把油层能量作为压裂动用时机的能量基础;把电性指标作为选井的重要依据;把储层完善程度做为选井选层的重要条件。区分油层特征一是掌握油层污染程度变化,掌握压裂时机;二是注意目标井层的含水差别,掌握压裂时机;三是针对不同区块不同油藏特点进行差别化选井。

⑵建立完善选井流程,编制高质量方案

首先根据潜力状况及选井选层原则精心优选压裂井层,同时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优选经济效益好的井层,优化目的层参数,精细编制地质方案。

⑶建全选井审批流程,提高方案质量

压裂措施选井选层为“三级”选井与审查过程管理,即选井技术人员、主管措施所长、厂总地质师“三级”目的井层优选、审查、审批制度,精细措施选井选层,优化提高油井措施方案、地质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2.2完善工艺技术评价体系,设计标准化

落实一个好的油藏地质方案,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有较好的工艺技术做保障。因此,针对不同地区实行一井一策的针对性标准化设计流程,建立压裂工艺设计工作标准化体系,增强压裂工艺设计的科学性、实效性,对提高油田剩余储层有效动用及改造效果作用重大。

⑴优化压裂设计原则

基本原则是充分考虑裂缝的形态分布,合理的有效缝长,合适的加砂强度与穿透比;充分应用低滤失的压裂液体系,提高返排率,防止污染,保护油层;充分使用低成本的压裂液体系,达到低成本高效益。

⑵优化压裂设计体系

优化设计过程中要对压裂裂缝、压裂材料等方面进行评价研究。

在确定的注采井网条件下,压裂人工裂缝长度是影响压后生产动态的最主要参数,必须针对不同的储层渗透率、不同层位及不同含水率的具体数据等开展不同组合综合有效分析,优化确定出适合不同的特定井网的裂缝长度。为了使水力裂缝具有较高的导流能力,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从整体压裂优化设计原则出发,优化设计排量、前置液百分比、加砂强度、穿透比、平均砂液比、替置液等参数。因此,根据新木储层特点,优化了压裂设计施工参数,一是采取低后置液战略;二是选择改性的羟丙基胍胶;三是在压裂液中加入过硫酸氨破胶剂等;保证压裂液快速破胶,实现快速返排;四是控制裂缝延伸高度,降低压裂液粘度,减少前置后置液用量,最大程度的减少储层伤害污染,改善填砂裂缝的渗透率,提高近井地带导流能力;五是优化支撑剂类型、粒径及其在裂缝中的铺置浓度,木头油田油层埋藏浅,闭合压力低,通过对通辽砂和兰州砂性能评价,通辽砂整体性质优于兰州砂,因此支撑剂类型选择通辽砂。

⑶优选压裂配套技术

针对木头油田油藏及压裂开发等特点,主要采用压裂工艺技术:暂堵细分层法压裂工艺技术、转向压裂工艺技术、高压暂堵分层压裂技术、多裂缝压裂工艺技术、全程携砂压裂技术等方面的技术。

2.3完善过程质量监管体系,过程标准化

按照项目过程管理内容及制度,完善流程、明确分工、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组织严密、衔接无缝、监管有力、安全环保、风险可控的原则,推行标准化压裂过程质量监督,注意管控过程的重点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提高油井压裂全过程管理水平,实现质量效能和管理水平双提升。

2.4完善压裂效果评价体系,考评标准化

通过压裂后的日常管理,对压裂项目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分析油层改造状况、目标是否达到、经验教训总结等,进一步指导下步压裂挖潜方向,提高压裂效果。

综上,通过对压裂选井条件、方案设计、过程管理和分析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木头油田高含水期低渗透油藏压裂措施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今后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3压裂措施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木头油田在实施压裂措施标准化管理以来,在近年原材料涨价基础上,在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可选井层指标变差,选井选层难度变大的情况下,油井压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单井压裂效果变好。从2009年到2013年压裂效果对比来看:平均单井初期日增油能力从0.65吨/日上升到0.8吨/日,平均单井年累增油从95吨/年上升到149吨/年,同时平均单井年末单井日增油能力从0.2吨/日上升到0.5吨/日。

参考文献

[1]田秀梅,王宪峰,姜余等.开发中后期油田压裂挖潜方法研究与应用,《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102-104

[2]刘明.多元化战略如何才能成功[J].经济论坛,2002(18):36-37

[3]张文昌.现代管理学(原理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

[4]张海龙王宪峰逯艳华等.新木油田重复压裂的选井选层方法,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10卷增刊,2003:86-87.

上一篇:浅析汽车对全球环境及能源的影响 下一篇:模具钢斜面切屑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