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拓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的一些新探索

时间:2022-10-17 09:06:07

关于开拓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的一些新探索

摘要: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是当前大学生实践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本论文结合自身的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国际化校际之间双向交流、国际化学校与公司之间实践两种模式,是开拓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的有效探索,也为后期进一步开拓国际化联合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双向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01-02

一、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的背景

随着浙江大学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开拓,面向本科生的实践教育也从过去的国内学习培养为主体模式逐步向国际化转变。浙江大学倡导绝大多数的本科生在本科期间都要有出国交流的经历,一方面给了广大同学非常好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教学与管理部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国际化实践教育方式还是以组织学生到国外的大学进行短期参观交流为主,学生短期内以长见识为主要目的,但往往无法真正得到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教育知识。这种方式与国内实习碰到的难题一样,由于国外学校教育基地往往只是以单纯的帮助为主,因此难以长期坚持。而一些学生只是通过个人渠道与国外学校取得联系,无法形成专业层面上的有组织的实践教育。如何实现国际化实践基地与学校的双赢,是真正开拓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关键因素。浙江大学生仪学院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也总结了一些国际化学生交流的经验与教训,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索,可以将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从点到面,真正落到实处。

二、国际化校际之间双向交流模式

当前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的交流日益频繁,但是绝大多数的交流采用的是走出去的方式,即选派优秀大学生去国外著名大学参加课程与科研实践,这个工作是十分有价值的。但我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是否可以邀请国外著名大学的优秀学生来国内大学进行课程与科研实践,一方面对国外的大学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国内的大学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课程与科研是否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浙江大学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提出的《浙江大学与西澳大学优秀本科生互派交流计划》项目,就是为了同步实现“走出去”与“请进来”。一方面,浙江大学选拔优秀的本科生去西澳大学参加为期三周的课程与科研实践;另一方面,西澳大学选拔优秀的本科生来浙江大学参加为期三周的科研实践。在交流期间,浙江大学与西澳大学的同学将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每位同学都有明确的课程与科研任务,在异国老师的指导下,最终产生有质量的科研成果。浙江大学与西澳大学本身已经建立了十分友好的合作关系,这个项目的提出,为浙江大学同学进行国际化交流提升一个新的层次,真正使国际化交流进入深入化与实质化,也为后期两校开展硕士生联合培养、博士生联合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学生的交流实现了对对方学校科研情况的深入了解,也为两校的教师进行科研紧密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对于本项目的实施,浙江大学生仪学院的领导以及西澳大学工程学院的领导都高度重视,于2015年2月份签订了双向交流的备忘录,这为本项目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主要包括了两个环节。

1.浙江大学到西澳大学的交流实施方案。①浙江大学生仪学院面向本学院二、三年级本科生进行交流计划宣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出申请。学院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复试名单。②浙江大学与西澳大学通过视频通讯方式,共同进行交流学生的复试,选拔10位优秀同学进入入选名单。③西澳大学为浙江大学交流生准备了4门课程和17个课题供浙江大学的交流学生选择,学生完成课题选择,并与西澳大学相关实验室的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网上交流,提前进行交流准备。西澳大学为浙江大学交流生安排住宿等事项,帮助交流生办理邀请信与签证手续。④浙江大学本科生到西澳大学参加西澳的教学课程,并到相应的专业实验室参加相关实验,由西澳的指导老师负责考核。⑤西澳大学与浙江大学一起,对选拔的浙江大学学生在西澳大学的学习与科研工作进行全程跟踪,进行全程化考核,并随时进行互相通报。

2.西澳大学到浙江大学的交流实施方案。①浙江大学生仪学院面向学院各实验室征集交流科研项目,共征集12个可供西澳大学同学选择的科研项目,每个科研项目均指定了相关指导老师与具体指导研究生。②西澳大学确定交流生名单,并进行具体项目选择。学生完成课题选择后,与浙江大学相关实验室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网上交流,提前进行交流准备。③浙江大学帮西澳大学交流生落实住宿事项,并帮助西澳大学交流生办理邀请信与签证手续。④西澳大学学生到浙江大学参加浙江大学具体的科研工作,由浙江大学的指导老师负责考核。⑤浙江大学与西澳大学一起,对选拔的西澳大学学生在浙江大学的学习与科研工作进行全程跟踪,进行全程化考核,并随时进行互相通报。2015年,浙江大学生仪学院与西澳大学工程学院进行了第一次双向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来浙江大学参加交流的西澳大学同学都留恋忘返,不少学生提出毕业后还想来中国进行科研工作。而去西澳大学参加交流的浙江大学同学,有二位同学的后续毕业设计就直接去了西澳大学,由西澳大学的老师与浙江大学的老师进行联合培养,真正实现了实践教育的意义。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紧密联合,实质互动”。通过这次项目的实施,浙江大学生仪学院的同学与西澳大学工程学院的同学不仅在学习与科研工作中融入到对方的环境中,也在生活中真正深入地融入对方。通过这次交流,同学们大大提升了双方对相互国家、相互大学的了解与融合,也为后面的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塑造了良好的模板。

三、国际化学校与公司之间实践模式

在2015年,浙江大学生仪学院有一位在硅谷开公司的老校友回到学校,提出可以资助一些同学到硅谷实习。学院对这个建议高度重视,通过与该校友认真讨论,学院选派四位优秀毕业生前往该校友在硅谷的晶钻公司进行毕业设计,为期三个月。在这次特殊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二位导师,一位是学校导师,另一位是公司导师,同时要对学校与公司进行汇报。晶钻公司对此次实习也十分重视,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安排了一位具有资深专业知识的博士进行学生毕业设计指导。事实上,从2015年11月份布置毕业设计题目开始,晶钻公司的指导老师和浙江大学指导老师就一起,开始对联合培养的几位同学进行任务分配与跟踪,并严格要求。晶钻公司提出,如果在此期间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没有达到公司的要求,公司将不保留出国培养的机会。在这段时间内,有二位同学考虑到个人的实际情况,最终退出了联合培养,回国选择校内导师的课题,而有二位同学一直坚持下来,到3月初为止,已经完成了相当的研究开发前期准备工作,并已经有了较好的实验数据,也得到了晶钻公司指导老师的认可。二位同学于3月初在浙江大学进行开题报告答辩,得到了答辩小组老师的认可,之后他们动身去美国硅谷晶钻公司进行国际化毕业设计,学院也全程关注他们的进程。前段时间,这二位同学在公司进行了全英文的项目报告,得到了公司方的充分肯定。同时,这二位同学也向学校方提交了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文档,得到了校内指导老师的肯定。从目前的进程可以预期,这二位同学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均会是优秀的。

前不久,浙江大学领导访问了校友在硅谷的公司,晶钻公司也作为杰出校友公司与浙江大学领导进行了座谈。座谈中,晶钻公司的老总向校长汇报了这个国际化学校与公司之间的实践模式与当前进展,学校领导很感兴趣,觉得这种模式是对目前只存在于校际之间交流的一个大胆尝试,其成果的完成将会对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因此,学院计划将这种联合培养模式进一步扩大化、常态化。一方面加深与晶钻公司的交流合作,使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可以真正为企业研发做出贡献,同时学生也可能在毕业以后真正进入到实习公司进行工作,从而可以大大节省企业的培训周期与费用;另一方面,在校友公司以及学院校友会的帮助下,积极开拓与国外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渠道,将更多的优秀本科生纳入到这种国际化学校与公司之间的实践模式中来。

相信通过这种模式,国外的实习企业会有长期参与和支持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四、结语

浙江大学非常鼓励学生的国际化实践教育活动,也已经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希望学校考虑在严格管理和监督的前提下,在教学经费的使用方面让院系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比如使用的范围、时间等限制能否放宽一些,避免造成一部分经费结余,而一部分教学相关活动又无从报销。一方面我们希望学校增加学生国际交流经费,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出国学习和交流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引导和激励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的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在教学经费中能拨出一部分用于国际交流,主要用于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实施学生各类对外交流项目及带队老师的国际旅费。为此,院系需要跟进,充分发挥院系的作用,在教学经费使用上争取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学校对于国际化学生实践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也在大大创新国际化交流的模式。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前期的探索,为后期的国际化学生教育实践有序发展打下基础,真正实现国际化交流的多方共赢。

上一篇:以改革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下一篇:我心中的大唐――丰满的女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