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01 03:21:54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策略探究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杰罗姆・大卫・塞格林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叙事手法采用第一人称,以中学生的口吻和措辞对其想象的听众叙述,并赋予听众一些特质。这部小说在一开始就十分畅销,这不仅仅是基于它塑造了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反英雄形象,更是因为它的三层叙事技巧。本文从视点及叙述者的可靠性问题出发,探究了这篇小说中独特的叙事策略,同时以小说中的反英雄形象为切入点,展示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对人性的异化,从而引发读者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策略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叙事手法上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进行了全新的创新。这篇小说在故事情节上的设计其实很简单,但从其叙事视角来看却十分新颖,使其读起来生动有趣、耐人寻味。该书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展现了美国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敏感、失落和彷徨的一系列心理症结,同时还批判了成人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其中对主人公霍尔顿生动的性格塑造是本书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部儿童成长类小说也被美国许多学校列为了必读书目,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作家与作品概述

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与其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塞林格在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小说时就以他曾就读的学院为故事背景,其中融入了他自身的经历,因此这部小说在读起来的时候也会让读者觉得真实和生动。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家境优越,他在16岁的时候就已经长得十分英俊高大,衣着成熟,本应该是学习的好年纪,可他却对学校内的一切都不大感兴趣,还有着很深的厌学情绪。对于霍尔顿而言,逃学早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曾经被学校开除过三次。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仅仅局限于短短的第三天,但他的堕落生活却向我们展示了学校中最真实的生活状态,霍尔顿在此期间看到了社会间的阴暗与罪恶,以及在丰厚条件下人与人关系的复杂与微妙。整个社会风气虚伪又自私,小说中在写到麦田里奔跑的孩子时,讲到他们随时都会坠落悬崖,这也正表现出了社会道德的沦丧给孩子们造成的深刻影响。主人公霍尔顿在小说中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愿望,只希望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能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清静之地,远离社会中的虚伪,时刻保持天真的个性,做最真实的自己。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策略探究

(一)叙事层理论概述

叙事层理论最早由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叙事讲述的任何事件都是属于一个故事层,接下来要产生的就是这种叙述行为所处的故事层。小说中的人物都可以被当作为故事内的作者,每个人物都拥有在作品中的叙述话语权,他们大多通过书信或是回忆等方式来把自己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在诸多作品中,不论其视角所采用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都只包含一个叙事层,即站在某个人的立场上进行故事的叙述。有的小说则包含了两个叙事层,例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这种双层的叙事手法很常见,主人公往往通过回忆来表现其自身的成长轨迹。

(二)三层叙事技巧探究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塞林格也运用了叙事层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与之前的小说叙事有所不同,塞林格采用的是三层叙事的写作技巧。首先,第一层以作者的视角进行叙述,作者作为讲述人,向读者讲述了在精神病院内17岁的霍尔顿正在给人讲述关于他自己的一些故事。为增添故事的生动性和有趣性,在故事的发展进程中,主人公霍尔顿转变成了第二层叙事的讲述人,向大家讲述了他一年前在纽约的一段故事经历,也就是小说中他的三天流浪生活。在这段生动且真实的叙事中,还包含着第三层叙事,也就是有关主人公霍尔顿弟弟的故事回忆,这种故事中又有故事的叙述手法,使整篇小说具有层次性,并环环相扣。

(三)叙事风格的独特性

就叙事风格来说,其类别可谓是多种多样,一部作品的叙事风格往往是根据小说的主题来决定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可以说就是这样一部儿童成长题材的小说,儿童与成人的世界不同,他们年少轻狂,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同时具有叛逆的心理。因此,塞林格就采用了一种神侃的叙事风格,最早这种叙事风格源于俄罗斯文学中,一般都出现在第一人称叙事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小说中塞林格为了表现主人公霍尔顿的叛逆性格,常会使用一些粗俗的词汇,虽说脱离了以往文学严肃正规的文学话语,但这就是小说情节的需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霍尔顿对成人世界自私、虚伪和拜金的憎恶。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利用独特的叙事风格将霍尔顿的个人偏好与风格展现出来,这便是神侃风格运用的一大好处,这种叙事风格也成为该小说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徐辉.解读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手法[J].芒种,2015(06).

[2]刘丹.《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技巧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07).

[3]程锡麟,王晓路.当代美国小说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2.

上一篇:中韩现代诗中的故乡乌托邦化 下一篇:以改革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