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锁链”

时间:2022-10-17 07:40:51

亲爱的读者朋友,请您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您真的想要得到幸福吗?

可能您会觉得奇怪,这还用说吗?谁不想要幸福啊?

哦,您想要得到幸福啊?您确定吗?

面对这样的追问,您会认为我的脑子大概出问题了。天下哪个人不想要幸福啊?

其实,这还真不是废话,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虽然每个人都想要幸福,但是真正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幸福的人有多少呢?恐怕只是凤毛麟角吧?事实是。那些想要幸福却没有得到幸福的人,占了大多数。

那么,是不是他们没有能力使自己得到幸福?还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获得幸福?不可否认,或多或少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说出来也许您不相信,这么多人与幸福失之交臂的真正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每天在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得不到幸福的!”幸福女神一看他们不欢迎自己,也就和他们擦肩而过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有的人一边渴望得到幸福一边却告诉自己得不到幸福?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并不在少数。

打个比方。假定一个人想去某个地方,他用尽了一切能够动用的资源,想尽了一切能够想到的办法,向这个地方前进。可是他一边迈着步子向目的地行进,一边却在不断告诉自己:我到不了目的地了……我不可能到目的地了……那么,这个人最后能够到达目的地吗?

也许您会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在我们身边确有不少这样的人,一边努力向自己心中的目标前进,可是一边却在告诉自己不可能达到那个目标。不信的话,想一想您听过没听过这样的话:“我这辈子算是完了”、“我也就是这个水平了”、“我真的不是干这个的材料”。恐怕您不仅听过,没准儿自己还说过吧?

“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动物约束起来反复给予电击,动物不能逃脱,只能眼睁睁地挨电。在后期的实验中,将动物移到一个可以逃脱的环境中,它们只要迈过一道简单的栅栏就可以安全逃脱电击。令人吃惊的是,所有经历过无法逃脱电击的动物。都放弃了逃脱的努力。只是被动地接受一次又一次痛苦的电击,而没有迈过那道使它们进入安全环境的门槛。

Seliigman把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由于在过去反复努力不能摆脱困境,被试个体以后在面对危险时会出现一种全面否定性的认知,以至于无力去摆脱困境。

无独有偶,类似的现象在生活里面并不少见。在泰国等南亚国家,很多大象被驯养做家畜。象的主人随便找一根绳子就可以把一头重达几吨的成年大象拴在路边的树上,而大象居然就老老实实地呆在那里,根本不去挣脱绳子逃跑!奥妙就在于,大象很小的时候,主人用很粗的铁链来拴它,小象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挣脱,于是最后干脆放弃了逃跑的努力。随着小象慢慢地长大,主人逐渐用细铁链替换粗铁链,再用粗绳子代替细铁链,再把粗绳子变成细绳子。但是,大象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即使过去拴住自己的铁链如今已经变成了一根不堪一击的破草绳,在大象的心中,它仍然是过去那头可怜的小象,无法挣脱那坚固的铁链。所以说,拴住大象的并不是那根绳子,而是大象自己的心――它的认知否定了自己摆脱困境的能力。于是被自己的心锁在了树上动弹不得。

心中的“锁链”

必须承认的是,我们每个人在过去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让自己一度无法摆脱的困境,可是请不要忘了,小象不可能永远是小象,我们也不可能永远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子,不会一直被一根绳子拴住动弹不得。

如果一个人总是对自己说这样的话:“完了,我不适合学这个科目”、“我不是这块料”、“不了这个”,这其实就是一种轻度的“习得性无助”的表现。说这些话的人,可能过去在某些方面有过失败的体验,于是就在心里面给自己画了一个圈圈――我学不会这个、干不了这个。一个人经常绘自己这样消极的暗示,总是告诉自己“不行了”。在他们的心里面。自己也就真的干不了这个了。

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成长的。以前的失败。并不代表以后就一定会失败。恰恰相反,那些最终成功的人,往往都是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失败才取得最后的胜利的。那些最终“选择”了失败的人,其实很多都是有能力去取得最后的成功的。他们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被过去的失败经验制约了,干脆放弃了尝试突破失败走向成功的可能。

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和生活里面还没“来得及”失败,就已经先失败在了自己的心中。

现在,亲爱的读者朋友,请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您在过去的日子里面告诉过自己类似的话吗?失败并不可怕,但是失败后给自己套上的心理上的“锁链”才是比失败可怕不知道多少倍的。只有打碎心里的这些锁链,才能真正释放潜能,走向最终的成功。

上一篇:慢阻肺的饮食调理 下一篇:健骨离不开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