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形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17 07:07:51

黑龙江地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形式的探讨

摘 要:学科的交叉性学习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当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代社会竞争的重要筹码,黑龙江高校音乐课程的设立也需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下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黑龙江;区域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音乐人才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146-01

近些年来,黑龙江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高校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高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在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方面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学作为高校基础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人才结构的多样化、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程度,直接影响到黑龙江地区区域经济体制下音乐产业的发展。

一、高校音乐教学与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随着黑龙江区域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极具创新形式和发展价值的特色文化产业成为该地区改变现有经济模式、增加本地区企业体制整改方向选择的有效条件之一,高校音乐教学以其丰富的教材内容,作为语言文化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备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为黑龙江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以音乐产业模式和在市场中的地位推动黑龙江区域各项与音乐相关的企业战略方案整改的同时,帮助黑龙江地区进一步加大了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黑龙江地区拥有良好的音乐人才培养基础,目前依然活跃在音乐舞台上的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歌唱家殷秀梅、指挥家滕矢初等均出自于哈尔滨这个一度作为中国音乐人才培养的圣地里,为黑龙江地区文化品牌的塑造和特色文化作用下音乐传统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该历史时期下高校音乐教学对于黑龙江地区音乐人才的输送和音乐品牌理念的灌输均起到了无法预估的成绩。

就黑龙江目前的发展模式来看,建议使用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培养,以便于其对该地区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断进行宣扬和延续。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更是增加了这一行径的便利性,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在教学方法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案例支持,一旦高校各个专业均可以实现教育改革目标,那么大量的精英人才将被培养出来输送到黑龙江各行各业,势必将该地区的综合性竞争优势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二、高校音乐教学在音乐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延展,在黑龙江高校群当前对音乐人才培养的形式和方法上看,存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高校音乐教育形式不相符、区域对人才建设所提供的政策和条件无法满足高端音乐人才需要等矛盾。

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高校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多注重于对音乐器材演绎的手法方面,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模式死板,培养出来的多是技术型人才,偏重于音乐表演。时至今日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不断地相互融合下,音乐领域以往的单一型技艺演绎已经无法与当前综合声光电为一体、舞蹈音乐相互融合的综合型音乐演绎模式相媲美,而音乐市场上对于具有国际化元素和民族区域特色的原创性音乐创作方式的推崇模式,则更加明确地表示出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的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

三、关于黑龙江地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形式的选择

黑龙江地区浓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优质的自然资源对于当前高校在音乐人才的培养形式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为了满足当前区域发展需要,建议高校借鉴艺术院校的专业培养理念和方法,与本校现有的课程资源相结合,打造复合型人才建设。在此方面,对内高校要修正原有的教学理念,将单一的技术式教学更改为具有多学科交叉式学习的品牌文化教学模式。借助与日本、俄罗斯、韩国等音乐市场的领军人比邻的地理优势,与之加强音乐文化和沟通,以学习对方在市场拓展和培育优秀音乐人才方面的经验,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将这些技巧融合到黑龙江地区自身的特点中,建立起融合“音乐、英语、汉语”综合型教学为一体的新式复合式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在本体系中,以音乐人才的教育培训为主导,辅助汉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

汉语作为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标志,在音乐教育中重点融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精髓与当前音乐创作结合起来,有利于对本地区文化的传承和以音乐形式进行艺术升级,而且在音乐表演中予以宣传,可以帮助本地区增加品牌知名度。而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形式,对其深入性学习不但能帮助学生欣赏原汁原味的外国音乐优秀案例,还可以在出国演出时便于将中国音乐文化和丰富的内涵向国外友人进行介绍,这也是中国音乐得以走出国门被世界所承认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国际化战略方法之一。

在此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过程中,黑龙江区域的政府要肩负起资金支援的责任,对高校现有的授课能力和物资基础要有先期的考察和分析,尤其是在设备基础问题上,务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确保为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小军,徐琨,张晶.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石家庄:大众文艺,2012(04).

[2]郭德慧,黄耀文.绍兴地区高校音乐类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绍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08(02).

作者简介:

陈曦泽,男,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乐队指挥。

上一篇:意笔人物画的骨法用笔 下一篇:论哈佛幸福课程到工业设计手绘创新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