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保新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6)》

时间:2022-10-17 06:53:08

中国信保新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6)》

本刊讯 一年前,作为目前国内惟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在人民大会堂了我国首份《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5)》(以下简称《报告》)。一年后,仍然是在人民大会堂,中国信保一如既往地密切关注、实时跟踪全球190个国家(除中国外)风险水平的变化,如期推出新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6)》。

12月11日, 2006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正式对外亮相。此次的《报告》(2006版)提供了除2005版《报告》中已有的60个国家以外,其余130个国家的风险分析。经过首轮两年的周期,《报告》在国家数量上实现了全面覆盖,除中国外全球190个国家已悉数登场,中国信保对每一国别的政治、经济、金融、社会形势悉心描绘,并给出国家风险参考评级。至此,我国首张国家风险地图全部绘制完毕,首个国家风险分析体系也得以全面建立。

据中国信保总经理唐若昕介绍,中国信保在对“国家风险”评估时,完全基于客观数据和实际状况,针对企业个体单独在一国从事商业活动时,应该考虑的客观风险而分析。2006版《报告》采用统一标准行文,各篇结构相对固定。全篇分为“国家基本信息”、“政治状况”、“经济形势”、“投资状况”、“双边关系”以及“总体风险评估”6个部分。在2006版《报告》编写过程中,中国信保秉承了2005版《报告》的特点与优势,坚持以“中国视角”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国家安全、双边关系、地缘政治和历史渊源等特殊因素,以支持我国外经贸政策,配合出口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此外,记者发现,在中国信保关注的190个国家中,既有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也有未建交国家;既有我国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重点国家,又有非重点国家,尤其是针对小国家,报告按既定格式无一例外地做出了系统全面的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国别研究分析方面的空白。

入世5年来,中国的变化有目共睹:贸易规模、资本流入和双顺差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商品国内增值率不断提高……但最深刻的变化也许是中国人面对世贸组织正在从仰视转向平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需要看到的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纷繁复杂难以把握的商务环境。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对国家风险的漠视可能招致无可挽回的损失,而对国家风险的过于畏惧又会让企业在机遇面前坐失良机。国家风险日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所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即时关注、积极防范的重要课题。

2006版《报告》的推出,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周年及中国信保的5周岁生日送上了一份贺礼。中国信保公开的《国别风险分析报告》充分考虑到政府、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等不同主体的风险关注点,可在多个层面发挥重要的支持及引导作用,对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银行完善风险管理措施,出口企业制订战略规划、准确把握市场机遇,有效规避国别风险,合理、科学、安全地开拓新兴市场,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均具有积极意义。

“2006版《报告》重点关注一个国家的市场潜力、发展趋势、风险状况,尤其着重于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外债负担、偿付能力、信用等涉及中国贸易投资安全的关键因素。通过国家风险的揭示,这份报告将从专业的眼光帮助企业开拓思路,放宽眼界,全面认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金融、社会形势,帮助企业识别和防范国家风险,商业机会和市场风险,减少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的盲目性,主动选择资金的最优流向,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而实现经济活动效益的最大化。”业内专家学者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上一篇:浅谈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在反偷查漏工作中的应... 下一篇:基于SPC的气动测量检测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