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7 06:21:18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 64例高血压非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 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和发病前半年的特征, 分析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学历、婚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日食盐摄入量、半年前是否有吸烟、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情况、伴随疾病、是否经历过家人死亡、是否有经济或者法律纠纷、半年来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危险因素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041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CH)是因为血压急骤升高而引发的出血性脑血管病,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 是当今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 2]。据研究结果表明[3], 不论是高血压还是脑出血患者, 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病情发展有一定程度影响, 了解以上因素并且加以控制, 对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和减轻社会与家庭经济负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脑外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42例, 女22例;年龄46~91岁, 平均年龄(66.6±14.3)岁;收缩压140~210 mm Hg(1 mm Hg=0.133 kPa), 平均收缩压(171.3±29.3)mm Hg, 舒张压90~160 mm Hg, 平均舒张压(131.2±29.3)mm Hg。纳入标准:①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版)》中的高血压舒张压≥90 mm Hg,

和(或)收缩压≥140 mm Hg;②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①脑实质出血不合并伴有高血压者;②有严重精神和意识障碍, 不能配合调查者;③不能配合调查和填写问卷调查表者。选择同时期因为高血压, 或者高血压合并伴有其他疾病而不是脑出血疾病就诊的住院患者64例

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0例, 女24例, 年龄45~91岁, 平均年龄(61.6±10.5)岁;收缩压140~200 mm Hg, 平均收缩压

(160.2±30.3)mm Hg, 舒张压90~150 mm Hg, 平均舒张压(128.4±29.3)mm Hg。纳入标准:与高血压诊断标准相符。排除标准:①除上述外伴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②不配合工作人员填写问卷调查患者。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都能够理解问卷内容,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结合本医院的实际特点, 并参考最新标准确定调查表内容与各研究因素的定义以及判断标准, 自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 并进行及时调查, 结合预调查最终结果修改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信息、饮食情况、行为习性、有无疾病史、负性生活事件、发病前半年时间(指本次发病在本院住院治疗前半年的时间)身体特征这6大项目。此次调查表通过信度分析, 克朗巴赫系数α为0.78, 信度合格。由通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以问答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临时审核、调查组负责人对此复审, 收集相关资料, 所有数据采用两次录入的方法进行录入。

1. 3 观察指标 以高血压患者是否脑出血为因变量, 以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日食盐摄入量、是否有吸烟、是否有饮酒、体育锻炼情况、是否伴有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经历过家人死亡、经济或者法律纠纷、健康状况等为自变量, 进行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2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学历、婚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日食盐摄入量、半年前是否有吸烟、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情况、伴随疾病、是否经历过家人死亡、是否有经济或者法律纠纷、半年来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性别、学历、婚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日食盐摄入量、半年前是否有吸烟、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情况、伴随疾病、是否经历过家人死亡、是否有经济或者法律纠纷、半年来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朱青峰. 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西医科大学, 2007.

[2] 慕瑾瑾, 杨康, 冯玉兰, 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伴新发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的探讨.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5):492-497.

[3] 常旺, 崔建忠, 王P杰, 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5):100-103.

[收稿日期:2016-12-23]

上一篇: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老年脑出血... 下一篇:Ⅱ、Ⅲ期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同期口服卡培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