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讨

时间:2022-10-17 05:56:48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园林生态设计的特点和设计原则,提出了具体的生态设计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ecological design method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当今生态园林设计是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但是人们对生态园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理解还存在偏差。有人认为,生态园林就是园林的生态效益,就是多栽树,树多了,生态就有了;也有人认为,生态园林就是植物造园,植物造景,减少建筑比例,认为绿量大了,生态水平就高了。正确认识生态园林的概念是建设好生态园林的前提,虽然对生态园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但是从国外的生态园林建设发展来看,其基本理念都是“创造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景观生态设计进行探讨。

2 园林生态设计的特点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布置,利用和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从而建造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生态设计是指能够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并对环境破坏的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

园林设计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设计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考虑园林的生态特性。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园林,因地制宜的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内,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立体植物群落。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与常规设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生态设计在材料利用方面利用可再生物质, 循环利用,易于回收;(2)将污染减小到最低限度,废弃物的量和分子与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相适应: (3)生态设计尊重自然,反对将设计强加于自然之上,提倡与自然合作,设计旨在实现系统内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4)尊重和培植地方的传统文化,避免全球文化趋同。

3 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3.1 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还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也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

3.2 景观性原则

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3.3 均衡的原则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比较顺眼一点。如色彩太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盛的植物种类,会给人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如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3.4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要求,种植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如在污染严重的工厂应选择抗性强,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II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枝叶茂盛、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树种,并有利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等。

4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4.1 增加绿量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增加绿量,是城市绿地景观营构中必须考虑的生态学问题。如何用较少的绿地,增加更多的绿量,答案肯定是要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城市绿地需要一定的草坪开阔空间,但如果大量布局草坪,则显绿量不足。竖向空间层次不够丰富,生态效益也相对降低。要克服广场化倾向,减少草坪花坛。同时,使绿化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创造丰富的植物人工群落。群落是城市绿地的基本结构单元,直接决定着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绿地覆盖,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2协调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体内会向外释放次生代谢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周围的植物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促进其它植物的生长,也可能会抑制其生长。在生态设计中应遵循“互惠共生”原理,使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可以相互依存、共同获利。例如黑接骨木有利于云杉的生长;皂荚、白蜡与七里香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松树、云杉、山杨等都能互利共生。但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却不宜种植在一起。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4.3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态设计应尽量保持生物多样性,避免单一化群落系统越复杂,其稳定性就越好。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又是构成景观多样性的最重要条件。在生产中常用引进植物与当地的近缘种进行杂交以提高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使用不同叶色和花色的植物进行配置,丰富景观,营造多种生境,避免单一的生态系统。

5 结束语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是传统园林设计的延续,是兼顾美感和维持生态环境和谐的一种设计方式。应以保护自然能资源,维护自然资源的循环过程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园林景观是人性化的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适应自然景观,保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方... 下一篇:电力企业线损管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