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经济账,报父母恩”

时间:2022-10-17 05:11:58

“算经济账,报父母恩”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了家庭的恒星,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再苦不能苦孩子”似乎成了千万个家庭的共同信念。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里,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而很少能换位思考自己应当为父母、为周围的人做些什么。更有部分学生存在迷恋网络、虚度光阴、不求上进等现象。从根本上讲,这些问题是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外在表现。虽然教育者一直强调并贯彻德育为首,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不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但空洞说教式的教育往往侧重外在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自求内塑,在现实中很难取得显著的实际效果。因此,我在中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具体化,通过诸如算经济账感父母恩等活动,真正触及学生灵魂深处,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感。

我所带的班级连续在2006级、2009级、2012级这三届的高一阶段开展了“算经济账,报父母恩”的活动,并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成果。现总结如下,该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日常开支消费调查,了解在校学生消费支出情况。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你是否了解父母大致收入状况?

父母:您是否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

2.你平时想过了解父母的收入状况吗?

父母:您是否想过让孩子了解家庭年均收入状况?

3.你知道父母十几年在自己身上花了多少钱吗?用在自己身上的花销占平时家庭支出比例多大?

父母:请您大致计算一下十六年来为孩子的总花销。计算一下用在孩子身上的花销占平时支出比例有多少?

4.你的零花钱来源有哪些?你能够自主管理支配零花钱吗?你的零花钱都用在什么地方?

父母:您是否了解孩子的零花钱用在什么地方?您希望他们把钱用在哪里?

5.你了解体会父母挣钱的过程吗?去跟他们聊一聊、听一听他们讲述挣钱的故事。

6.你是否体会过钱不够花的窘况?请具体思考并阐释。

父母:您是否觉得孩子有过钱不够花的情况?你怎么办?

7.你对未来的薪水憧憬是什么?怎么实现?

父母:您对未来孩子的薪水憧憬是什么?

8.列举一个月父母花在自己身上的具体花费明细。

第二阶段:成立班级经济理事小组,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核算出培养学生的平均成本。2012年,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2012级的家长专门花在学生身上的钱十六年加起来,城市学生平均在21万左右,农村学生平均在13万左右。虽然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及地区各异,但学生每月的花费平均约占家庭支出的四分之一。与2006级、2009级相比,家庭专门花在学生身上的花费支出不断增加。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感悟阶段。组织学生与家长通过写书信、短信等形式进行亲子互动,互相交流感受。在班级里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创设情境,组织同学们彼此交流感受,在感恩的情境中进行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

通过算经济账的活动唤起学生的感恩情,让他们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我班有一学生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你们赚钱的过程很辛苦,现在我知道了。我会懂得感恩和珍惜。即便我将来自己赚钱,也不会挥霍。我知道天下还有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如果将来我有能力了,也不会忘记帮助他们,我相信我会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我校组织的救助灾区义务捐款活动中,同学们表现踊跃积极,纷纷献爱心,感恩社会。我班还有几个学生自发组织定期到我市的孤儿院去看望孤儿,帮助、陪伴、照顾孤儿。我认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美德。我坚信只要学会了感恩,就能以积极心态看待人和事,增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通过算经济账的活动算出了学生心灵上的震撼,算出了学生可喜的变化。学生普遍认为“父母挣钱不容易,自己花钱要仔细”,认为父母为操持家务兢兢业业辛、辛苦苦付出了那么多,对花出去的钱都精打细算,可是在自己身上花钱却从来不吝啬。他们懂得了要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不奢侈浪费,不互相攀比,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我班2009级学生张某一向认为“钱是身外之物”、“出手要潇洒大方”,虽然家长每月给1500元钱,但往往不知怎么稀里糊涂地给花掉了,不到月底就成为“月光族”。他的父母很感激班级开展的这项活动,因为自从做了家庭经济调查问卷之后,妈妈发现他有了很大变化。看了统计报告,他吃惊地问妈妈:“你为我花那么多钱心疼吗?”每次需要妈妈帮他买东西时,都不忘叮嘱一句:“不要买贵的,差不多就行了。”部分学生还认识到不努力学习,浪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青春,也消耗着巨额的培养成本。许多同学还开始制订自己的学习规划,实现了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以回报父母。

通过算经济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及能力。以前学生大多有“今朝有钱今朝花”的观念,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对自己的零用钱有一定的规划,每个月都固定用一部分钱买一些课外读物,但基本没有有规律地统筹安排自己的零花钱。活动后,学生逐渐学会消费,逐渐形成正确的花钱算账的观念,合理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中购买东西时,明白哪些该买,哪些买了划算。正确的金钱观念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划性,让他们学会有目的地做事,发展延迟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

总之,通过算经济账的活动,取得比班级日常管理好得多的德育效果。学生的内心受到触动,成长动力被激发,这对学生自主健全人格,完善精神世界,培养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一篇:“四个一”巧解家长会难题 下一篇:高职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