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沉默的少许

时间:2022-10-17 04:59:40

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用的不是量杯,而是少许。

有个报道说,美国总统布什表演厨房秀,根据食谱,用量具配放原料、作料,按照规定的时间,做了一份麦当劳,味道完全符合标准,厨师当得不错。我曾经在悉尼、哥本哈根、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斯德哥尔摩、纽约等地方吃过麦当劳,很奇怪它们味道完全一样。但北京烤鸭,各家的味道是不同的。虽然都叫北京烤鸭,但口感有差别。说北京烤鸭和说烤鸭是一个意思。如果你要请朋友去品尝,你得说是哪一家的烤鸭。并不存在北京烤鸭这种全世界味道完全一样的东西。布什总统可以根据菜谱成为一个标准的厨师,但按照中国菜谱做菜,你永远成不了一个中国厨师。

中国菜的秘密在于“少许”。菜谱只讲个大概,但所谓“火候”“适量”“少许”是什么,没人能告诉你,那是私人的秘密,不可言说的部分,永远沉默的部分,与个人的经验、血缘、家教、口感、成长史有关。材料、作料到处都有,菜谱也有,但中国厨房玩的不是这个,而是少许。多一分则多,少一点就少,你不是那个人,不是那只手,没有那个手感,你就炒不出那个味道来。为什么要把“味”与玄之又玄的“道”连在一起说?道是什么,从来没有说清楚,但中国人都知道它是什么。孟子为什么说“人皆可为尧舜”?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得道。在中国,得道高人不见得就是知识分子,他可以是一个厨师。说通俗点,道是某种魅力,有了这个魅力,人才有创造力、活力、风格,才有心灵。而这个创造力又不是怪力乱神,而是将心比心,人心所向的。味道的这个“道”就在“少许”里面。这个少许也可以说是一种灵感。你看中国厨师炒菜,就像是巫师在作法,一瓢油下去,火焰直蹿三尺,手舞足蹈,锅跳菜蹦,只几分钟,道已经进入到味里面。他真的是在作法,靠的是经验、灵感、手感,最后达到的是称心。

在中国人看来,用衡器称好盐巴几克、胡椒几克往锅里倒的,是化学实验室里面的实验者,而不是厨师。

这个世界,许多事情是可以量化的,例如高速公路的里程、汽车的油箱、房间的面积、考试分数,甚至我听说人工养鸡,都可以量化鸡蛋的大小。人类热衷于量化、标准化,因为这个一团乱麻的原始世界,只有量化之后才好管理、统治。全球化的法宝是什么?就是量化,把这个世界看成各种可以计算的数学题。各种文化、语言、传统中的人,解同一道数学题,答案都是一样的。量化是一把快刀,斩去种种乱麻般的细节,之后,世界上的事情变得简单、方便、明白、规范、清楚,便于操作。

但是,世界的丰富和魅力在于细节,在于麻烦,在于少许。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们什么答案都知道,而在于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答案,在于配料完全一致的这一盘菜与那一盘菜由于“少许”而不同,味道有异。

量化是国家意志,少许是民间的单方、验方。前者很乏味,但无可奈何;后者是一个民族的魅力所在,但日渐式微。布什先生是个执意用美国量杯来量化世界的总统,但他遇到的麻烦是,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用的不是量杯,而是少许。

(白燕青摘自《于坚思想随笔》)

上一篇:科学课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策略探微 下一篇:与苏格拉底相处一个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