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春 5期

时间:2022-10-17 04:35:35

女伴邀我去乡下她娘家尝春,这个建议太有诱惑力了。

和大部分上班族一样,我每天在几平方的空间里对着电脑忙忙碌碌,心渐渐萎缩,都不知道窗外的桃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只是下班路上一身冬装与时尚小姑娘的短裙高靴形成鲜明对比时,我才陡升不自在,蓦地慨叹:廉颇老矣。这个时候,有一个外出闲逛,好吃好喝的机会,我岂能错过?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去女伴娘家的路上,我明显感觉乡下的季节和我们在城里所感知的不一样。最近的气温像过山车,我昨天去银行,里面的暖气开得足足的,冬天的影子似乎拖得老长老长。但在乡下,尤其是今天,阳光灿烂,气温回升,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紫菜花黄了一片又一片。乡人相信桃树避邪,几乎家家户户门口屋后都有一两枝,繁花点点。我们幸运地路过一个桃园,那晕染云霞的红能让再老的女人活跃起来,明快起来。所过之处,温柔的粉色,明快的黄色,鲜嫩的绿色,天地间充溢清新的妩媚,丝竹般婉转。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我们这些都市人被季节抛弃了,愧煞。

一到女伴家,叔叔阿姨早有准备,先给大人孩子拿春卷吃,说让我们“咬春”。春卷有古意,《四时宝镜》称:“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以后发展日趋精美,至迟到元代,已有关于包馅油炸的春卷记载。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民俗风情由来已久。阿姨的春饼,是用头刀韭菜做馅,乡谚:“头刀韭,花香藕,新娶的媳妇黄瓜纽”,都是时鲜。刚出油锅的春卷外酥内嫩,韭菜浓郁的香气无法阻挡,还是这样的滋味适合我的胃。记得在外读书时,每年过完年开学,母亲都要做春卷让我带着的,那薄薄的春卷皮里包裹的,不是菜,而是母亲的一份盛情和爱意。

垫了肚子,大人孩子挎着篮子,跟着女伴去田野里挖荠菜,计划里中午吃荠菜饺子。一个年的荤腥在肚里,需要带着春天气息和“野劲”的春菜去去腻。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又名地米草,不起眼,却美味,春天的脚步也落在它们身上。诗经里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自古中国人就知道荠菜的美味。吃荠菜,最好的时候在乍暖还寒,此时的荠菜还是幼苗,未开花结果,抓住最鲜嫩的当儿好好过过嘴瘾。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里讲:“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此刻,我们就在实践,草丛里、溪水边、田埂上,时不时都可以看到荠菜的身影。古代的蔬菜很少,常见于文字记载的主要有五种:葵、藿、韭、菘、荠。荠就是荠菜。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荠菜性味甘淡,凉血止血,利尿除湿,清肝明目。女伴看着我们挑的荠菜多,从瓦檐的钩子上割了一点肉,油锅一炸,和一把荠菜炒了,大火快炒,出盘时,鲜肉鲜红,荠菜青碧,绝对惊艳,尝一口,那鲜简直是打嘴巴也舍不得丢呢。

快要回去的时候,女伴的爸妈说有好东西送给我们,一猜准是吃的,果然,新鲜的香椿头,自己去树上采摘,就在屋后。

这个季节,香椿刚冒头,芽色紫红,味道最美,菜场要8元一两,一斤可就是80元啊,就这去迟了还买不着。老两口的这几棵香椿树金贵,专为儿女提供香椿芽,我们是跟着女伴沾光。阿姨在边上进行掰芽的技术指导:新萌发的嫩芽从芽基部整个掰下,稍留芽苔,20天左右,侧芽、隐芽分生叶片可以采摘第二茬,下次再来吃。香椿吃法多样,可以炒鸡蛋,炖豆腐,拌花生米,炸香椿鱼……想想都要流口水的。春季吃香椿,杂病不缠身。

这一天简直太奢侈,既能在大自然里拥抱春天,又尝到了春天的滋味,还又吃又拿,将春意驻在心里。感谢女伴,感谢叔叔阿姨,感谢春天。

上一篇: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要靠制度改革 下一篇: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