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直补到户情况的分析

时间:2022-10-17 04:19:33

辽宁省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直补到户情况的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辽宁省目前的公益林和天然林的补偿到户情况进展情况的调查,总结了我省补偿到户情况的具体措施方法以及补偿资金的发放现状,并对补偿到户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为相关林业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直补到户

中图分类号:S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58-2

自2001年辽宁省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开始实行公益林管护补偿制度,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稳步提升,森林的综合效益价值逐年增高。2010年起中央财政和辽宁省财政加大了补偿力度,已将非国有权属的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分别从每亩每年5元、3.5元提高到每亩每年10元、5元,同年我省全面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直补到户工作。

为了保证补偿资金能切实惠农、切实促进森林生态效益稳步增强,加快完善各地补偿到户制度体系建设,我们对全省补偿到户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2011年5月至10月期间,对全省三种典型林区(东部山区、辽中南平原沿海区、辽西北低山丘陵区)各自的重点代表区域的到户补偿专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大量细致深入的调查,通过各地情况总结分析,详实的展现了我省公益林和天然林补偿到户情况的现状,总结出一系列实现补偿资金合理快捷发放以及发挥补偿资金的最大效能有效方式方法供各地借鉴学习,在全省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 开展补偿到户工作的理论初衷和现实意义

为了有效保护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和天然林资源,保障生态安全,缓解公益林区群众生产生活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切实的推进国家惠林政策,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381号)和《财政厅 林业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辽财农〔2010〕422号)精神,我省自2010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直补到户工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直补到户工作作为农村林业改革开展以来的重大惠农举措,既是对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兴林富农精神的贯彻与传承,也是对我省林业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的肯定和支撑,更是促进我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

2 补偿到户的具体实施情况

2.1 我省补偿到户工作指导方案

2.1.1 到户补偿对象、标准和范围 国有林场、苗圃、自然保护区等国有单位所有的公益林、天然林,到户补偿资金每年每亩1.00元。由于国有单位的管护和补偿是一体的,因此宜将此两项资金一并纳入县对国有单位签订的《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天然林管护补偿合同》内容,不需要再建立到户补偿相关程序。村集体、集体林场等权属所有或经营的公益林、天然林中央补偿基金每年每亩6.00元、省级补偿基金每年每亩1.00元作为到户补偿资金直补到乡村集体组织,应分配到集体户,用于林业建设管理,每年年终一次性发放。个人所有或经营的公益林、天然林,中央补偿基金每年每亩6.00元、省级补偿基金每年每亩1.00元作为到户补偿资金按面积补偿到户。

2.1.2 落实非国有权属到户补偿资金的工作步骤 (1)预算。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各乡镇等单位的非国有各类公益林、天然林补偿面积和补偿标准,编制各乡级单位到户补偿面积资金预算表。

(2)登记。乡或县级以森林资源数据库、林权证、林改合同等为依据,根据预算表将纳入补偿范围的林地,按乡镇、林班、小班号将到户补偿面积和资金数量登记制表,落实到林权所有者。林权所有者包括:集体户和个人户。登记表中,集体户以集体户名义纳入;个人户中个人拥多个完整小班的,以个人名义按小班纳入,个人拥有一个完整小班的,以个人名义纳入,多人拥有完整小班的,以其代表名义纳入。

(3)公示。登记表与预算表对照审核无误后,由县生态公益林管理部门汇总后,组织乡镇或村级公示确认。

(4)建账。根据登记表建立补偿台账。

(5)发放领取。按照台账要求,实行县对乡级或乡对村级,组织补偿资金发放。须由领取人、代领人、经手人等多方签字后方可组织领取。领取过程中一定要附带本人身份证件信息,避免领取错误。

(6)存档。县或乡镇预算表、登记表、台账要三者相符,相关材料要及时归档,完整保存。

2.2 全省补偿到户工作现状

全省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434.3万亩,省级公益林870万亩,天然林1180万亩。由于国有权属公益林和天然林依据补偿方案直补到单位,全省到户补偿工作的开展主要以非国有权属为主。全省非国有权属国家级公益林2676.2万亩,应发补偿资金26096万元;省级公益林760万亩,应发补偿资金760万元;天然林1100万亩,应发补偿资金1100万元。全省涉及补偿工作共有43个县(县级市)、39个区。

截至2011年底,非国有权属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资金直接发放到户(集体户、个人户)面积1962.5万亩、资金19137万元,完成总数的73.3%;非国有权属地方公益林补偿资金直接发放到户(集体户、个人户)面积555.3万亩,资金555.3万元,完成总数的73.1%;非国有权属天然林补偿资金直接发放到户(集体户、个人户)面积1026万亩,资金1026万元,完成总数的93.3%。其中9个县和14个区未完成补偿工作,分别占各自总数的20.9%和35.9。

3 目前到户补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补偿到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补偿到户工作开展一年来, 取得了一些成效,惠及了多数林农,但是仍存在一些的问题限制了补偿工作成果的扩大:

3.1.1 领导队伍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九个林业重点县与其他地区的补偿到户工作完成情况对比明显,九县的天然林补偿工作已完成了93.3%,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补偿到户资金的发放率均接近100%,而全省其他地区的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补偿到户资金的发放率平均都在60%左右,究其原因其他地区在重视程度上存在不足,宣传不够,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引领推动好这一利民利林的工程。

3.1.2 部分地区林业基础力量薄弱 县、区间补偿资金的完成进度对比明显,县级总体完成进度在80%,区级只有65%。县级林业人员队伍力量强大,工作熟练,显著推动了直补到户工作的进程;区级林业人员数量少,力量弱,分管工作复杂多变,影响直补到户工作的深入开展。

3.1.3 实际存在一些客观困难 行政区划调整,管理部门变更;林改存纠纷、权属有争议;林农不认可,拒不确认签字;部分林权所有人身处异地,无法联系等,这些客观原因都制约了补偿到户工作的进展。

3.2 下步补偿到户工作的建议

2010年是补偿到户工作的开局之年,打下基础至关重要,通过对全省补偿到户工作的调查我们有如下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充分认识中央和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直补到户的重要意义,把握兴林惠农的林业精髓。采取多种形式来宣传生态效益补偿,普及林业政策法规,促进公益林保护建设。

(2)加强林业队伍建设。部分县区区级林业队伍力量普遍薄弱,直接影响工作进度。呼吁各界重视公益林,加强林业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3)改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动化解难题。针对国有林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各种林权事务纠纷,甚至林农的抵触等难题和实际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各级林业部门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创新方式方法,化解矛盾难题,使补偿资金及早惠及于民。

作者简介:张大治(1978-),男,汉族,辽宁沈阳人,辽宁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张冬炜(1977-),男,汉族,辽宁抚顺人,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塔峪镇林业站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浅谈桉树幼林鼠害防治与营林措施 下一篇:大明山保护区野外巡护有效措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