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休闲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17 03:45:57

龙泉市休闲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 要] 发展休闲林业对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龙泉市休闲林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和现在的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对龙泉市休闲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为促进龙泉市休闲林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龙泉市 休闲林业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94-02

一、龙泉市休闲林业目前的经营模式

龙泉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三角”地区边沿,离上海和江浙一带的经济文化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很近,交通、通讯便利,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具“天然氧吧”、“浙江林海”,“天然动植物园”的资源优势。我市林业近年取得长足发展,富有特色,同时林业旅游资源很丰富。龙泉完全可以建成为发达城市的“后花园”,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龙泉总体状况是发展刚起步,但发展势头好。

本市近几年的休闲林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使龙泉的林农受到了很大实惠。以名山为资源,培育了炉岙、上锦、宝溪、下樟、青井等“林家乐”;以名胜古迹依托,创建了云岩山庄、龙泉古窑址的大窑村“林家乐”。以珍稀动物为媒介,建起了岩樟乡猕猴特色的休闲山庄。目前龙泉市休闲林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田园林业旅游模式:以观农村自然景色,到林家休闲娱乐,吃林家特色菜为内容,林农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林业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等旅游活动。主要靠服务业收入的“林家乐”型,这种类型数量比较多,但规模都还比较小;如龙泉市桥坑林家乐特色村这几年发展较快,同时结合赏梅节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完善,接受的游客也在不断增加。桥坑林家乐旅游推动了桥坑村自然景观的开发和保护,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成为了龙泉“林家乐”的领头羊。

2.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旅游模式:如龙泉市珍稀名木观园。龙泉的珍稀名木树种多,但是比较分散、规模、科技水平都还比较低,旅游观光欣赏的数量比较有限。

3.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如龙泉竹洋乡畲族旅游区。竹洋乡是龙泉畲族的主要的所在地,在当地可以体验到正宗的畲族风俗和特殊的民族特色。当地百姓利用地方民族特色,结合生态优势,将竹洋乡发展建设成为民俗特色旅游休闲地。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如龙泉下樟古村落旅游点,该旅游点的古镇有着几百年的沧桑历史,建筑独特,造型别致,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古村坐落在山顶,山中还有百米飞瀑,风景宜人,壮观优雅。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古建筑的爱好者前来游玩。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如龙泉山度假屋,依靠龙泉山的优良环境,凭借各种休闲设施为来旅游度假的游客提供了优美安静的生活环境。

6.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如龙泉山国家旅游景区、昴山旅游景区、天平山景区等等。由于龙泉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条件,使这种模式比较的比较快,数量居多。特别是龙泉山这几年发展比较好,还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游客连年增加。

二、龙泉市休闲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龙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予了龙泉发展休闲林业的有利条件。这几年在休闲林业的发展上,龙泉在各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市政府出台了多项优惠扶持工作,扩大旅游点的规模,完善旅游设施,加大了宣传工作,取的了一定的成效。随着龙泉市珍稀名木观光园入选“市级林业观光园区”,龙泉山国家4A级景区的评定,龙泉的休闲林业发展呈现了不错的前景。

1.科学规划重视不够。现阶段,龙泉的休闲林业主要是以乡村企业和林农自主开发,没有进行科学的进行论证和合理的进行整体规划。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有存在类似的项目设计,缺少科学合理的布局,缺少完善的配套功能,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龙泉的休闲林业现在主要进行的是模仿,没有自己的特色。

2.档次不高,品位偏低,宣传力度不够。现阶段,龙泉的休闲林业发展存在规模小、档次低、品牌单一的现状。对社会没有造成强有力的影响。

3.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现阶段,林业部门、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进行管理上还没有形成协调一致的管理。导致休闲林业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因为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旅游区存在各行其是的现象。游客的安全、卫生等方面没有完善的规范,如在餐饮、住宿、娱乐。

4.服务人员缺少培训,素质还不高。现阶段,休闲林业经营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管理经验匮乏的现象。这是因为管理人员多数是以前进行林业生产、加工、营销的人员,缺少旅游业的专业知识。现在拥有的旅游服务人员也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现象。这是因为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正规职业学校的教育,虽然有些人员进行了短期培训,但是因为时间短,而且规范性差,效果不好。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从政策层面来看,一是资金支持,二是优惠政策。在资金支持这一方面,各地没有进行专项资金的制度建立。政策在很多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如税收、贷款、用地、工商管理、食品、卫生、安全保证等方面。进行宣传的力量不够,不能科学且强有力的宣传。如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业主的宣传力度都不够,表现的现状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很少的关注。

三、龙泉市休闲林业今后的发展对策

1.观念要改变,认识要提高,思想要统一,领导要加强。首先,休闲林业的快速发展是促进农林收入增加,推进新农村建设,还有促进林业进行科学转型,优化林业结构的方法。其次,正确认识林业多功能作用的发展,现阶段林业不但要发挥其生产的功能,还要充分发挥其新增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第三,进行休闲林业的兴建和发展,要确保林业本本身的林耕文化、民俗文化和林家文化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进行保护和发展。第四,进行休闲林业的兴建和发展,可以带动多种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还能使林业和农业在本地区和本工作的就业量加大。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多是吃穿住行等方面,如住宿、运输、餐饮、商业等。第五,进行休闲林业的兴建和发展,对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和加强效果。第六,进行休闲林业的兴建和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转变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对新农村的快速发展有促进的效果。目前,社会各界人士对休闲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了较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支持和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

2.规划是前提,资源是条件,特色是重点,发展是目的。规划是进行科学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发展的开始。休闲林业的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进行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对休闲林业进行规划时,一是休闲林业要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坚持的原则是与本地区的生态、自然、人文环境相一致,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确保科学发展观的准确落实,确保贯开发与保护相互结合,不但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使近期与远期相互结合。 二是休闲林业的快速发展要对本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市场客源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仔细的调查和分析。对本地区的各个地方进行划分,根据本地区的生态、自然、人文环境进行发展目标的建立,促进本地区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品牌的不断建立。三是休闲林业的快速发展是对本地区的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资源的利用。是本地区的休闲林业事业充满文化内涵。四是休闲林业的快速发展是以本地区的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确保进行林业的开发和各种服务业的发展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实施,确保不出现破坏现象。在保证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的开发,确保原生环境不备破坏。五是休闲林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不断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步,促使农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对于龙泉的休闲林业,特别是林家乐的发展,应该围绕创建成省级“林家乐”特色村目标,将发展“林家乐”与实施生态旅游有机结合,积极邀请农办、旅游局、建设局等部门对龙泉当地的“林家乐”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召开村两委、党员及村民代表等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方案,提升“林家乐”建设档次。

3.管理要升级,服务要提高,制度要改进,素质要增强。第一,要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第二,制定休闲林业发展标准。第三,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第四,要加强人员培训。第五,根据规范标准,实行优者奖励和支持制度。

对于龙泉地方优势可以成立了“林家乐”协会等,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并积极组织经营户外出考察学习,提升“林家乐”等休闲娱乐的经营服务水平;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庄卫生环境;精心筛选特色菜肴和小吃,形成品牌,创出特色;同时加强对龙泉山、昴山、披云山、天平山等景区的管理,落实专人管理景区,注重保护景区生态,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

4.政府要扶持,渠道要拓宽,设施要完善,发展要保障。进行休闲林业的发展要保证有各方面的多种投资。首先,政府的投资要不断加大。同时,也可以吸引国内和国外企业或公司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做到完善的设施,规范的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

5.市场要扩大,宣传要加大,营销要投入,方式要多样。不断进行游客市场的扩充,采用多种营销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宣传,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与各个旅行社、周边的景点加强合作,不断扩大旅游市场,用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参考文献

[1]龙泉市旅游发展规划.农业部,2008.9.

[2]陈珂,耿黎黎,李智勇.关于发展我国森林休闲业的思考[J].世界林业研究,2008年03期.

[3]王小璽,吕娜.城市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调研[J].中国城市林业,2013年01期.

[4]罗明灿,靳爱仙.新形势下的森林经理学——实践内容的拓展[J].林业资源管理,2011年第2期.

[5]胡士磊,张松,台朝朝.浅析休闲农业和休闲林业[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31卷.

[6]王伟杰.基于森工技术的城郊休闲林业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上一篇:如何进行单季晚稻的病虫害测报 下一篇:“林州红”花椒整形修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