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动而愈出”解

时间:2022-10-17 03:43:38

〔中图分类号〕H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7)10-0158-01

《老子》五章(王弼注本):“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雍长按,“动而愈出”之“出”,当读为屈竭之“屈”。 帛书甲、乙本均作“虚而不,动而愈出”,“出”与“”亦异字而同词。“”,尽也,与“屈”同义。

老子主张持守冲虚寂静,不主张有所作为,这从《老子》多处可证。本章以橐钥为喻:橐钥虚静不动而不见穷竭,愈是鼓动反倒愈为竭屈,故不如守冲。以往古今诸家皆释此“出”字为鼓风之出,以为比喻天地间愈动而愈益生生不息。若此,则与“道冲”、“不如守中(冲)”之无为思想相悖,实不可从。

旧时铁匠冶炉鼓风器之形制有二:一为木制箱形,一为皮制橐形。皮橐当即老子所说“橐钥”之遗制。其为事,以拉杆推拉而鼓风:拉其拉杆,皮橐充盈其气而鼓胀;推其拉杆,则鼓风而出,皮橐亦随之而虚瘪。推送愈速,虚瘪愈速;推送愈甚,虚瘪亦愈甚(故老子谓“动而愈出(屈)”)。若不推不拉,闲置之时,则皮橐虽不鼓胀亦不虚瘪(盖有自然之气充实其中,故老子谓“虚而不屈”)。

《老子》“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四句乃语意相贯者。“虚而不屈”与“动而愈出(屈)”相对为文:“虚”谓虚静,故与“动”相对;“屈”谓穷竭,故“不屈”与“愈出(屈)”相对。“多言数穷”承“动而愈出(屈)”而言,“不如守中(冲)”承“虚而不屈”而言:“多言数穷”,犹橐钥之“动而愈出(屈)”;橐钥“虚而不屈”,故为治不欲多言,当如橐钥之“守中(冲)”。

《老子》之“出”读为“屈”,犹《庄子》之“出”读为“屈”。《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简之田。随时而变,无常迹也;立于不贷之囿,逍遥无为也;简,易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K。”“不贷无出”,即“不贷无屈”,言不假贷于外物,则无屈竭也。“屈”与“诎”皆从“出”声。以汉字孳乳之规律,“出”当为“屈”与“诎”之初文。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屈)”,上下句同词而异字者,犹五十七章“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之二“滋”字,帛书甲本前作“兹”,后作“滋”;亦犹六十三章之“味无味”,帛书甲本作“味无未”等。

上一篇:关于环境史研究意义的思考 下一篇:荣格与保利:原子与原型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