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影像美与技术主义的完美契合

时间:2022-10-17 02:55:02

《情书》――影像美与技术主义的完美契合

摘要:本文从影片的导演和该片的影响、长镜头理论的运用、镜像理论的体现以及象征蒙太奇和对比蒙太奇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情书》中体现的电影美学和拍摄技巧,选取影片点鲜明的表现点予以说明。

关键词:岩井俊二;长镜头;蒙太奇;特写;音乐

中图分类号:J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23-01

六月,导演岩井俊二在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了一条微博,其中一句的内容翻译成中文大概是“年轻时要是得了奖,往往没啥好结果,所以感觉有些郁闷”。这句小怨言,当然是建立在他早有成就的基础上。岩井俊二1995年的电影处女作《情书》先是在日本国内引起空前轰动,影响很快就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成为日本电影在国际影坛第二次高潮的先导。他用丰富细腻的情感,独特清新的影像以及自己对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的理解,在创作了感人至深的作品的同时也为90年代后日本电影的复苏做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长镜头理论的运用

影片刚开始的一组画面是这样的:伴随着风的呼啸声,影像渐渐清晰,主人公渡边博子躺在雪地上,头部特写。博子起身拍打衣服上的雪花,特写纤细的手,特写博子仰望天空,背景音乐《His smile》响起,接着是一个完美的长镜头表现出来的由远景向大远景的递变,博子在雪地里渐行渐远,影像越来越小,渐渐模糊在大远景中。

这一组简短的开场画面蕴含了创作者处理的细腻与斟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随着音乐响起之后,主人公博子在雪地里越走越远的长镜头处理。一般认为,长镜头理论主要强调电影的写实性,即它是写实主义的代表理论。我们可以在很多写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中看到长镜头的应用,比如:巷战的战争场面。但是多数现实主义流派的创作者在运用长镜头时大多是出于表现连续性,夹带着很明显的记录和还原真实的目的。这对于美的构筑往往是不利的。而《情书》开头的这个长镜头却被处理得很具有意境美,甚至于它已经脱离了写实主义意味的长镜头概念,最后变成了一个空镜头,画面上的主人公已经消失在大远景中。

二、镜像理论的体现:名字的启示

初次观看影片特别是故事刚开始时,很多观众可能会有些疑惑,特别是外国观众,有点搞不清楚故事中有几个人物,藤井树这个名字到底是谁?中山美穗一人饰演两角更让剧中人物有些难以识别。藤井树这个名字刚开始就带着点神秘的气息。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了解到了渡边博子在和一个自己长相一样的人通信,而这个人和她死去的恋人同名,也叫藤井树。在女藤井树的回忆中,我们了解到了她和同名同姓的男藤井树在学校因为名字问题而遭遇到的尴尬,但在讲述这些尴尬小事时,观众似乎又能感受到一丝温存。名字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最普通的符号代表。当老师点名喊道“藤井树”时,男女藤井树同声答道,然后彼此注视,这时候两个人的主体感和自我确认开始模糊和动摇。我们可以将女藤井树的同名看成是男藤井树的镜像,正如照镜子的婴儿一样,男藤井树产生了自恋意识。在同学们一次次对相同姓名的提醒下,男藤井树的主体确认不断的被冲击。他渐渐更难弄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镜像。他在主体确认断裂的情况下,重新结构了整个自我。这个自我,是跟女藤井树有关的。他在情感和想象中把自己和女藤井树连在了一起。而且,图书馆借书标签上被写上的很多的“藤井树”肯定不是男藤井树无聊的写自己的名字,也未必都代表的是女藤井树的名字,而更可能是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如果说同名是他们的相同特征,相同的自我能指。那么男藤井树在借书卡上一次次写下两个人的名字,他是如此快乐的分享并坚固着相同的能指。其实从一方面来说,对“镜像”的自恋过程,就在于能指的转移过程。

三、对比蒙太奇和象征蒙太奇的运用

(一)对比。虽然中山美B饰演的两角外形一样,但是两人的性格和出场背景差异都很大。渡边博子出场的时候是在周围苍白一片的雪地里,黑色的外套更具突出性,黑与白,完全是冷色系的镜头。同时,大量雪景的应用也使画面独具一格。而女藤井树出现的场景大多用的是暖色调。

(二)隐喻即象征蒙太奇。女藤井树在得知男藤井树已经去世后的一个回忆场景中出现了一只冻死在雪地里的蜻蜓。这只被冻死的蜻蜓很明显是在隐喻男藤井树的消逝。而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的隐喻表现在女藤井树的爷爷告诉她,在她出生时他就栽下了一棵树,而这棵树的名字和她一样。这棵树的存在似乎正是隐喻着有一个同名同姓的男藤井树的存在,而这个人的存在正如女藤井树爷爷希望的那样,陪伴着她的成长,无论是短暂还是永恒,无论是曾经还是已经远去,美好的记忆不会消逝。

假若你是一位刚刚看完《情书》的观众,回过头想想你会发现导演的构思和叙述是十分精妙的。 当渡边博子朝着男藤井树遇难的雪山一遍遍喊着“你好么?我很好。”的时候,一次次震撼人心的呐喊声似乎回荡在每一个观者的心中,那是一种情感的终极宣泄,一种思想解脱的表现,也是对过去了,无法再重演的年华的告别。那一声声响彻山间的呐喊也告诉我们,坦然的面对现实中的生活吧,有些美好的东西,就让我们在追忆似水年华时慢慢品味。

上一篇:浅议唐传奇中的侠义小说在中国侠义小说史上的... 下一篇:立体构成在字体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