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小学生个性化阅读

时间:2022-10-17 02:44:13

走近小学生个性化阅读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个体。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整体感知为前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会让阅读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个性阅读 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载体,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也是以学生的整体感知为前提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会让语文课堂生成绚烂多姿的人文之花。

一、认识个性,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

认识个性,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是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个体。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个体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每个人由于遗传基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因此,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忽视学生的个性,追求整齐划一的“共性”,匆忙地将具体的东西抽象化,感性的东西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用自己的分析讲解去替代学生自身的感悟。而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少一些分析和讲解,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文本上。然后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学生按照不同的阅读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循序渐进,完成全程阅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按照要求四读课文:一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二读,要求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读,要求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概括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四读,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写得特别精彩或者自己特别喜欢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从而远离琐碎的分析,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整体感知课文,体验课文。通过反复朗读,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富有个性的理解。

二、尊重个性,欣赏独特的阅读感受

尊重个性,欣赏独特的阅读感受是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关键。“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习是多元的。事物的复杂性、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不同。如《三袋麦子》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长远的考虑。文章语言通俗,情节简单。在阅读教学中,多数学生认识到了小猴的勤劳、聪明,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但也有少数学生经过反复阅读,不仅喜欢上了小猴的优点,同时也喜欢上了小猪的憨厚可爱和小牛的节俭。《船长》一文写道:“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读完这句后,讨论的水平令人耳目一新。有学生提出:“如果真的有男人走在女人的前面,他会开枪吗?”有的学生说不会开枪,有的说会开枪,但只是往天空鸣枪示警。他们都说出了非常充分的理由。

这是多么独特的阅读感受呀,这些理解是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动脑思考的结果,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像这样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理所当然值得我们教师欣赏与肯定。我想我们这么做,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也能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三、体现个性,支持多样的阅读方式

体现个性,支持学生采用多样的阅读方式是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催化剂”。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对“阅读”的理解是狭义的、片面的,认为阅读只是“读”。其实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具有多面性,除了读之外,还有说、写、画、唱、背、演等多项活动参与其中。这些活动会更有助于小学生的阅读记忆、积累,获得情感体验。如《望月》中,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优美诗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用“对对子”的形式记住这些诗句,从而增加自身的阅读积累;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因为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一首歌词,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学唱这首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而在《半截蜡烛》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的场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用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还深刻体会到了人物的高贵品质与复杂的心理活动。我在《草原》一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我问孩子们:“如果是你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做呢?”

生1:我真想骑上马儿在草原上纵横驰骋。

生2:我真想把这奇丽的景色拍摄下来,作为永恒的纪念。

生3:我真想躺在草地上,尽情欣赏那明朗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气。

生4:我真想成为骏马和大牛,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上。

生5:我想为草原写广告语“天蓝蓝,水清清,草碧碧。请到美丽的草原来。”

……

我没有打断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发言,让他们畅所欲言,并不断地为他们独特的思考鼓掌。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以“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追求形式上的统一,只要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能使自己的内心与文本处于交流状态,就应支持他们。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充分彰显个性。

当然,在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个性化阅读方式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营造合作探究的阅读氛围,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发挥特有的交融作用,让他们共同分享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同个性体验。这会让个性阅读变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居文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居文进.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 2004年全国“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3.张清运.故事类文本教学之我见〔J〕.江苏教育.2006(18)

4.曹卫星.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施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10)(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作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关于名师成长的思考和愿景 下一篇:影响汽车业的六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