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皮损处金葡菌定植率及药敏分析

时间:2022-10-17 01:25:53

特应性皮炎皮损处金葡菌定植率及药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病原菌分布特点,并检测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AD患者皮损处采取微生物标本,并收取同期住院的非AD患者皮肤创伤处微生物标本,分别作AD组与对照组,标本接种于血平板、普通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分区划线分离培养,应用MircoScan walkaway96进行鉴定,并对所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中的标准,耐甲氧西林用琼脂筛选试验证实(苯唑西林6μg/mL)。结果: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从皮肤科门诊343例年龄2~15岁之间AD患者皮损部位获得331株病原菌。AD皮损处细菌检出率为96.5%,其中金葡菌176株占53.2%,其中MRSA65株,所占金葡菌的36.9%;对照组1373例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总1195株,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97株,仅占所有病原菌的16.5%,其中MRSA119株,所占比例高达60.4%。A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远高于对照组(X2=133.38,P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特应性皮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超抗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01-0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由于皮肤屏障的缺损,皮肤病变部位往往存在微生物感染性因素,常常诱发条件致病菌甚至致病菌的定植与感染,由于尚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1,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超抗原和毒素又可加重AD皮肤炎症[3-5],进一步促进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近年来AD患者皮肤及软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MRSA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AD患者皮肤慢性炎症灶正成为病原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一个重要传染源,对控制社区获得性感染带来很大压力。在亚洲许多国家AD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MRSA感染率很少有报到[6]。在中国,近十多年来,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AD患者皮肤的细菌感染率有升高趋势[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已成为重要的病原体,但本地区AD皮肤感染菌群分布状况、金黄色葡萄球菌在AD皮肤感染中所占地位及其在药敏等方面生物特性尚不清楚。因此,在本研究中,进行小儿AD患者皮肤病变部位的病原菌分布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率及耐药状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旨在从流行病学角度探讨AD患者皮损处定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与药敏模式,以便利用所获信息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与细菌分离。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来本院(包括芳村、大学城、二沙和大院等四个三甲分院)皮肤科就诊的患者,依据Hanifin和Rejka的AD诊断标准[8],选取临床上具有AD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年龄2~15岁的患者343名AD患者,病程1至12年;男44例(65.7%),女23例(34.3%);其中2~5岁29例(43.3%),6~10岁18例(26.9%),11~15岁14例(20.9%);并收取同期住院、无过敏史的、年龄2~15岁的1373名非AD患者皮肤创伤微生物检测标本,分别作AD组与对照组。首次病原菌分离记录每位患者基本资料以及临床诊断,先前抗生素治疗,住院治疗史和居住地等信息。无菌棉签经无菌生理盐水浸湿后,于AD组与对照组儿童皮损处反复涂擦数次,然后将棉签投入2.5mL稀释液中,反复振荡,取10μL(所收集菌液的1/250)接种,所有标本均接种于血琼脂、普通巧克力和麦康凯琼脂板,在37℃在需氧条件下培养48h。所有菌株均进行选取择正式鉴定板前的基本实验以确定菌属,其中球菌属进行过氧化氢酶和凝固酶实验;革兰阴性杆菌行氧化酶实验。

应用西门子的MicroScan Walkaway 96 system(Dade Behring,West Sacramento,CA)鉴定所分离的细菌。所有经鉴定的菌株被储存在含有15%(vol/vol)甘油的脑心浸液肉汤。

1.2 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应用Siemens的MIC板(MicroScan Pos Combo 20A;MicroScan Neg MIC 30,Siemens,USA)进行。药敏结果判定依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指南。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检测庆大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氯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利福平,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阿莫西林/棒酸和万古霉素等到抗生素;革兰阴性杆菌检测阿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西林,头孢唑啉,头胞噻肟,头胞他啶,头胞西丁,头胞贡松,氯曲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胞吡肟和阿莫西林/棒酸等到抗生素。

对于葡萄球菌,用MH平板进行D-test实验,检测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性。所有甲氧西林耐药株均用含4% NaCl和(6 μg/ml)oxacillin的Mueller–Hinton琼脂平板进行琼脂筛选试验证实,同时用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株NCTC 6571与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 NCTC 12493进行质控。

上一篇:超声对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综合健康宣教对人流术后患者康复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