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活化与同位素测井资料在喇嘛甸油田笼统注聚井中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2-10-17 01:18:20

氧活化与同位素测井资料在喇嘛甸油田笼统注聚井中的对比分析

【摘要】目前注聚合物驱油技术已经在喇嘛甸油田广泛应用,如何监测注聚井的动态变化,尤其是笼统聚驱注入剖面的测量问题,是对生产测井的技术考验。本文针对目前在喇嘛甸油田应用的笼统注聚剖面测试的氧活化和同位素测井技术,结合测井实例进行了分析对比。

前言

目前油田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为了能够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都大量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因此,不仅有传统的注水驱油,还有注聚驱油、三元复合驱油等采油工艺。而对各采油方法的驱油效率以及注入剖面的效果是开发人员所急于知道的。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油田开发形势,保证注聚剖面测试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就需要对目前不同的测井技术在注聚区的应用效果作一下评价分析,几种测井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各个参数互为补充,相互验证,弥补单一技术的一些不足,这样我们可以获取更多信息,对注聚剖面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监测,提高注聚剖面整体测试水平。

1、氧活化与同位素测试方法优缺点的对比分析

1.1脉冲中子测井方法

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是一种测量水流速度的方法。流动的水被仪器上的中子发生器发射的热中子活化,活化水发射的伽马射线可被仪器探测到。该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示踪流量测井,示踪剂是被高能中子活化的一段水。该方法的优点是测井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放射性示踪剂,克服了示踪剂沾污、沉淀、抱团、聚堆、地层漏失的影响,测量结果不受井内液体粘度影响,与吸液地层孔隙大小无关,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管内管外流体流速,不仅可以测量地层的吸液剖面,还可检验井下管柱工作状况,寻找套管变形或漏失点,以及套管外的水流方向,是一种比较好的注入剖面测井方法。缺点是:这种测试方法由于被活化后的氧衰减较快,所以测量下限相对比较高(测量下限为油管5m3/d、套管10m3/d);同时对于夹层小的井且流量低的层的测试还比较困难,由于中子源到接收探头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当细分层厚度小于l m时或层内细分测量时其流体流态存在不稳定状况时,测量精度也将受影响;同时对于大流量的井(测量上限为油管180m3/d、套管300m3/d)由于水速度太快不能很好活化,测试效果也不理想;由于中子管造价高,一支20~30万元,而一支中子管寿命仅测试20~30口井,导致测试成本大大增高。由于该方法是定深度点测,因此必须保证现场的深度控制得非常准确;若定点深度设置在井下管壁内径大小有变化处,其测量值将受到影响,不能准确判断各层真实的吸水量。

1.2同位素示踪注入剖面测井方法

最早我们使用同位素示踪测井方法,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注水井。该方法的优点是测量工艺简单,连续测量,能够定量计算吸水层部位的面积,由于一般注入水温度都低于地层温度,因而静态井温资料能定性的反映出更多的地层吸水信息。多数情况下,静态井温的低温异常对应于强吸水层。因其资料分层性能好,施工简单,而得到广泛应用,是现阶段油田开发注水动态监测最重要最普遍的测井方法。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随着油田的开发,地层状况日益复杂,注水管柱腐蚀日趋严重,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测井在沾污、大孔道、窜槽、漏失、封隔器不密封等情况下,测井曲线幅度常常出现异常,影响其解释精度。表现在:①吸附沾污,注聚井中聚合物往往替注不净,污垢常吸附在井下管柱和配水工具上,它们能吸附放射性微球载体,形成沾污。②沉淀沾污,在吸水剖面资料中,目的层以下或井底总是有示踪剂沉积的显示,当注入量、流速过小时,沉淀沾污相对严重。③在对吸水强度大或存在大孔道的注水井进行测量时同位素到达目的层应及时跟踪测量重复曲线,若等待时间长,同位素载体将随注入水进入地层深处,超出仪器探测范围,影响测试精度。

2、资料应用实例的对比分析

2.1在笼统注聚井中同位素测井与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资料的对比分析

为了验证同位素与氧活化两种测井方法的适应性,我们大队在今年对19口笼统注聚井进行了同位素氧活化在同一天相同流量与注入压力下的测井对比分析实验。在今年上半年喇嘛甸的笼统注聚井中我随机选了60口统计,配注量在30-80m3/d的占90%,所以这19口井具有代表性,也能良好的反映喇嘛甸油田笼统注聚井的整体情况。对喇嘛甸油田19口笼统注聚井的氧活化与同位素测井资料对比分析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1)这些井的氧活化主吸层位与同位素主吸层位一致,次吸层位基本一致。

(2)定义:①相差5%以内为相同②相差5%-15%为相符③相差15%-20%为基本相符。氧活化和同位素测井资料中,主吸层相对吸入量相差5%以内的井有8口,相差5%~15%的有8口,相差15%-20%的有3口。

(3)这19口井的同位素吸水层位之和为72层,氧活化吸水层位之和为74层。

从统计结果看来,喇嘛甸油田笼统注聚井的配注量没有超过氧活化测井的测量上下限,而且这个配注量也能使得同位素固体颗粒跟水充分混合达到良好的测量效果。从对比的结果来看,氧活化测井与同位素测井主吸层一致,次吸层基本一致,且主吸水层的吸水量百分比相差较小,吸水层位也十分接近,两种测井方法相互印证,证明了资料的准确性。也说明氧活化测井与同位素测井都适合在喇嘛甸油田笼统注聚井区块中应用。

其中一口井A-1在九月的测试中两种方法测得结果,次吸层不符,下面对其进行分析:

A-1也是喇嘛甸油田的一口笼统注聚井,这口井在上半年3月23日和下半年9月11日都进行过氧活化与同位素测井对比测试。且四次测试中注入压力相同,配注量相同。通过对比各层两次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1)A-1井在两次对比测试中主吸层均为P123,且主吸层吸水量误差均在5%以内,说明两种测试方法结果基本相符。

(2)9月11日测得结果中,同位素P11层不吸水,而氧活化却有7.5%的吸水量。参考3月23日的对比测试结果,与9月相比是相同压力与注入量,且由同一个操作员操作,测得当次同位素与氧活化的结果P11层均不吸水。因此我认为9月11日P11层应没有吸水量。

(3)9月11日测得结果同位素P122层不吸水,而氧活化却显示有6.9%的吸水量。综合3月23日的测试结果,3月23日测得同位素P122层吸水3.55%,氧活化6.1%,我认为9月11日P122层应该有吸水量,而且吸水量很少。此小层出现矛盾的原因是都在工艺的技术界限附近,有可能出现漏测或认识误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当深入研究。

结论

1.氧活化和同位素两种注入剖面测井方法都十分适合在喇嘛甸油田笼统注聚井区块应用。

2.应加强综合解释分析工作,加强对工艺的性能和录取细节、解释细节的把握、多总结经验以利于更好的在小层测试服务上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陈刚.脉冲中子氧活化能谱测井在江苏油田的应用[J].石油仪器,2006年06期

[2]赵慧武,马铁华,崔春生.石油井下压力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传感器世界,2010年08期

上一篇:高压电器设备绝缘试验的发展方向研究 下一篇:聚乙烯PE管超声波测厚适用频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