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17 12:55:00

大学生创业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日趋严峻。为了鼓励大学生创新、提高就业率,高校、政府大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创业并非易事,在创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创业资金不足、管理经验匮乏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完善大学生的创业环境,成为大学生创业难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高校;毕业生

2016年我国仅高校毕业生就达到765万人,加上初、高中及中职院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人数,青年就业人数达1500万左右。由此可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创业门槛低,创业机会多,为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所以政府及高校都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希望通过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还能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

1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大学生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寻求机会,努力创新,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热度不断攀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从2013届的23%上升到2015届的30%。但是有数据显现,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有2%~5%。是什么原因使大学生创业者不能成为下一个“马云” 呢?有媒体向33744名大学生展开创业调查,60% 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是缺乏创业指导。高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孵化项目吸引投资基金的扶持,同时也在探究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2大学生创业的难点

(1)资金不足。要创业首先得有第一桶金,所以大学生创业首要问题是解决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个人通过家庭、亲戚等筹集资金,但数额有限;第二种是高校及政府资助,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情况来看,虽然在创业初期,会得到高校及政府的资助,但资助的金额相对有限,这对于创业初期对资金需求较大的大学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第三种是银行及风险投资,但如果没有可抵押的资产,银行贷款很难成功,加之很多大学生选定的创业项目受自己的阅历和看待市场的眼界的局限,基本上无法吸引到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融资困难重重,难以实现。所以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创业资金的匮乏是第一大难题,资金不到位,再好的创业也难以实现。而融资的种种困难也大大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创业热情。

(2)无法有效掌握市场。大学生创业者充满热情和信心,但是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无法有效地掌握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而市场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通常是最为关键的。无法有效掌握市场情况是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前期的市场调研不够充分,过多地根据自身的兴趣及爱好进行投资创业,对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及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缺乏有效的判断,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投资方向失误导致投资失败,这对于刚刚处于创业初期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不仅损失了得来不易的创业资金,而且使其失去了创业的信心。

(3)创业能力有限。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在他们的专业领域有扎实的基本功,但就创业实践来说,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还非常有限。究其原因,一是应试教育弊端。创业是一项集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为一体的活动,而应试教育的结果,恰恰是制约了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的发展;二是创业知识不足。创业知识既包含了专业的知识,也包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偏重于自己学科的内容,对于实际创业中用到的各种财务知识、会计知识、金融知识、市场营销等内容了解得不够。另外,牡鼻暗母咝?纬躺柚美纯矗大部分高校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运用能力偏弱。所以如何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是创业大学生亟须提高的能力。

(4)企业管理经验不足。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虽然有好的创意和项目,但是理财、营销、沟通、法律、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大学生创业初期的合作伙伴往往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同学,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明确的责任分配,而不能一如既往像创业初期一样依靠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管理企业。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完整的管理体系,才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下去的根本,而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不具有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和能力。另外,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知道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例如合同法、商法、经济法的基本常识,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往往缺乏法律知识,经常会出现投机心理,或者用冒险行为代替理,这都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3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1)创业精神及创业知识的培育。由于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必要的创新创业精神,一方面需要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还需要各大高校对在校的大学生加大创业精神培育。通过在校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在创业知识方面,各大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创业教育纳入对学生的培养体系当中,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把创业教育作为正规的课程进行安排和考核,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有关创业的相关知识,如创业学、商法、市场营销、管理学、法律等,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创业观念及充足的知识储备。另外,可以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成功的企业家传授经验和交流创业感受。企业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创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公司的运营管理的结构、模式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利用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2)加强实践锻炼。由于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走出理论课堂,加强创业实践的锻炼。学校应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并安排专业的老师和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进行指导,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大学生创业者在比赛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自己项目和产品的不足,让其在以后的自主创业过程中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而对于一些有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项目高校可以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帮助大学生扩展融资渠道,使其项目转化为生产力。另外,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展定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的机会去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并且定期召开交流会,加强大学生创业者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使其不仅在创业项目运营方面,而且在企业管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创业人才。

(3)政府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的力度,完善大学生创业基金政策、并且加大投入增加覆盖面。政府要为大学生搭建信用平台和融资平台,鼓励各地方知名企业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开拓融资渠道。鼓励各地方或商业银行向大学生创业提供借贷并且制定贴息扶持政策。降低大学生贷款的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加强资金审批和资金流向的监管,确保大学生创业者有款可贷。建立一个集政府、银行、企业以及风险机构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生创业资金融资体系。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本投入,他们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也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虽然大学生创业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成功率不高,但相信在高校、政府、企业等的有效联动机制之下,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必定能够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和信心,提高创业的成功率。〖HJ*4〗

参考文献:

[1]马壮浅析大学生创业观教育难点与对策[J].学术研究,2014(7).

[2]左剑君,张光明论大学生创业难题的破解[J].科技创业月刊,2012(3).

[基金项目]大连外国语大学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重点项目“同窗会所”(项目编号:201610172000010)。

[作者简介]代露露(1994―),女,汉族,辽宁开原人,本科在读;张丽(1984―),女,汉族,山东寿光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全球价值链,产业集聚;贾晓薇(1973―),女,汉族,辽宁昌图人,副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上一篇:互联网企业竞争下的生存选择 下一篇: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