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红墨水的伤痛

时间:2022-10-17 09:44:43

一袋红墨水的伤痛

中午时分,我正准备回家休息。值班老师扶着一位瘦弱的女孩向我走来,怒气冲冲地说:“不是送米的老太太拉着,她就要从楼上跳下去了……”听到这话,我一惊,不由得打量着这个女孩——瘦弱,双拳紧握,此刻的她因为激动,不时发出犀利的尖叫声。我相信,如果不是老太太及时拉着,这个女孩真的会从楼上跳下去。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我必须帮助她打开心结,认识到跳楼的后果。

我走上前去,抚摸着她的头,轻轻地说:“怎么啦?这么激动!”小女孩依然不断地发出犀利的尖叫。我安慰着说:“别哭,别哭,有什么事情告诉我!”然后揽着她的肩膀向我的办公室走去。

来到我的办公室,我让她站到我的身边,拉着她的手,凝视着她的双眼,问道:“有什么事情?告诉我好吗?”女孩心情依然激动,尖叫着开始说话,我无法听懂她说些什么。于是她说一句,我就说:“慢慢说,慢慢说,我刚才没有听懂。”小女孩在我一再的要求下,慢慢地放慢了语速,放低了语调开始讲诉事情的经过。

生: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和后面的同学讲了一句话,小帅(班干部)让我站起来……

师:哦,上课讲话,这种行为对吗?

生:不对。

师:上课讲话是不对的,班干部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应该虚心接受,是不是?

生:是。

师:你继续讲。

生:下课了,几个同学骂我呆子……

师:骂你呆子?你语文考了多少?数学考了多少?

生:语文89,数学92。

师:你考了这么多,是呆子吗?

生:不是。

师:那几个同学连你是不是呆子都分不清,能说明他们比你聪明,你比他们笨吗?

(女孩摇了摇头。)

师:他们骂人不对。但你不是呆子,你很聪明,会计较他们瞎说吗?

生:不会。可是放学后,那几个同学坐在教室里骂我,我就……

师:你知道你爬栏杆的后果吗?

(女孩又摇了摇头。)

师:从楼上摔下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残疾——缺胳膊少腿。你看,你系着腰带,老师将你的一个胳膊绑上,你有什么感受?(我将学生的一个胳膊束缚在腰带里)还有一种可能是死亡,不信老师试验给你看。(我拿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好比人的皮肤,我们灌上水,加上红墨水,好比人的肌肉和血液。老师和你一起找几个石子,把它们作为人的骨骼好吗?

(女孩点头同意。)

师:你站在一楼,老师把塑料袋从二楼丢下来,你看看会发生什么?

我跑上二楼,丢下了这袋红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红墨水四溅,石子散落一地……

(学生吃惊地站在一边,出神地看着破裂的塑料袋和满地的红墨水。)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二楼掉下来会粉身碎骨……

师:从楼上掉下来,轻则残疾,无法写字,无法走路,或者看不见这美好的世界;重则粉身碎骨,从这世界上消失了……能跳楼吗?

生:不能。

师:老师相信聪明的你,再也不会做傻事了……以后有什么委屈,直接来找我好吗?

女孩使劲地点头。看着她的心情已经平复,我让她回了班级。

……

过了一会儿,我来到女孩所在班级,看见她正在看书,脸上的神态很安静,看见我,露出一脸微笑。随后,我联系了她的父母和班主任老师,就家庭教育和班集体建设分别进行了深入沟通。

评析:

有人用草莓来比喻第二代独生子女——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里面却苍白绵软,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第二代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太多的关爱,大多非常依赖父母,自己不能独立行事,不具有应付环境突变的能力。当遇到挫折或不良评价时,长期形成的脆弱性格,让他们难以承受而陷入苦恼,甚至做出过激行为。这种过激行为往往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攻击他人,一种是攻击自己。

前文中,女孩的过激行为是典型的“遇到挫折时,用伤害自己来发泄”的一种病态心理。她不清楚“死”是什么含义,只是想用“跳楼”来表明自己的清白,维护自己的尊严,她根本就没有顾及到后果。当儿童出现这种过激行为时,老师要正确、理性地疏导。

一、给予充分的身心保护

过激行为是儿童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会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发现儿童情绪波动的时候,要及时遏制事情的苗头,制止儿童的过激行为。案例中送米老太太“及时的拉”有效地遏制了悲剧的发生,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但此时,儿童的心理波动大,不宜当场进行教育,而要用放松的方法让儿童尽快迅速地重新控制自己的情绪。亲切的抚摸和询问,一次次要求“慢慢说”,都在暗示儿童——老师很关心你,老师很在乎你,老师很想知道你受了什么委屈,老师很想为你做点什么。这种心灵的关怀,可以让儿童快速地找到可以倾诉和依赖的对象,平静自己的心情,从冲动中解脱出来。

二、理性反思事件过程

认知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儿童有过激行为主要是认知有偏差,因此疏导心理要先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案例中,当孩子叙述完一个环节后,笔者都及时引导儿童反思:我的行为对吗?我的想法合理吗?让儿童在循序渐进的反思中明白:我违反课堂纪律是不对的,班干部批评得有道理;我不是呆子,同学骂得不对,我不应该计较……通过一系列的谈话,使孩子客观地面对问题,改变并消除错误的思维方式,形成自我控制、自我接纳的概念,培养接受自己,不苛责他人,甚至学会原谅别人的生活态度。

三、体验过激行为后果

儿童的过激行为,往往不考虑后果。当女孩冲动地准备翻越栏杆时,她根本没有考虑事情的后果。让儿童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才能真正增强孩子在逆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远离过激行为。疏导过程中,老师束缚住了女孩的一条胳膊,让她体验过激行为可能造成的肢体伤害;和她一起用塑料袋模拟人体从高处摔落后粉身碎骨的后果,让她体验生命的脆弱。与生命相比,与身体相比,生活中的一点曲折、一点波澜算得了什么呢?当他们明白了道理,自然不会产生过激的行为。

当然,儿童过激行为有其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他们经历着评价和认同,承受着矛盾和纠纷,这些构成了儿童的现实世界。为儿童创设一个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排解儿童的心理压力,掌握思维的方式和方法,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心灵逍遥游 下一篇:江南少女,感恩的心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