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价值探讨

时间:2022-10-17 08:47:26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价值探讨

【摘要】 目的 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比较,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7%,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大骨瓣;开颅术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而又严重的疾病[1]。本病发病前常无预感,突然发生,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展到高峰,随后便可出现偏瘫、昏迷等症状,若长期处于此种状态,便可促使深穿支动脉血管壁结构变化,发生微小动脉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比较多,各有利弊。本文就我院采用大骨瓣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比较,为临床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患者为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45-72岁,有32例有高血压史,GCS评分为5-9分,入院时血压均在140/92mmHg以上;观察组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43-70岁,有30例有高血压史,GCS评分为5-8.5分,入院时血压均在140/90mmHg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GCS评分、高血压史、入院时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性质及出血量,并进行术前常规检查,符合手术适应症后安排手术。

对照组:给予局麻加椎管麻醉,麻醉起效后根据术前CT检查定位好的出血部位,于额颞部做马蹄形切口,开颅后将血肿清除干净,术后给予引流,同时给予抗感染、控制血压、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麻醉方式同于对照组,根据术前CT检查进行切口定位,在耳廓前做一长约5cm切口,逐层切口头皮,并通过撑开器撑开切口,通过电钻做直径约为4cm的骨窗,并“十”字形切开硬脑膜,避开血管,电凝脑皮质,选择合适的角度进入血肿腔,直视下用吸引器清除血肿。若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找到出血点后进行彻底止血,若出现渗血,用纱布压迫止血。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后放置引流管,术后处理同于对照组。

1.3 疗效标准 参考有关文献[2],根据患者GCS评分和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Ⅰ级: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Ⅱ级:可独立进行日常生活,但不可工作;Ⅲ级:需经常卧床,可进行简单、少量的家庭生活;Ⅳ级:意识清楚,无法起床;Ⅴ级:植物生存。)将治疗分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或改善明显,无神经障碍,ADL评分Ⅰ-Ⅱ级,GCS评分在13分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ADL评分Ⅲ―Ⅳ级,GCS评分8-12分;无效:GCS评分8分以下,ADL评分Ⅴ级,或死亡。

1.4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t和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3.67%;观察组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8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0.2)h、(22±3)d;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0.5)h、(35±5)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3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有5例出现肺部感染,4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出现以上并发症分别为11和12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3]。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此类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病的一种最严重也是最高级别的并发症之一,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极为严重的症状,甚至短时间内影响患者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造成患者的死亡。

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的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脑内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刺激小破裂所致。在长期高血压刺激下,小血管的内弹力层断裂,仅余动脉的内外膜,而高血压的冲击可引起脑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样变性,导致血管的张力改变而在局部薄弱处膨出而形成微动脉瘤,从而成为高血压脑出血的“罪魁祸首”。同时,脑小动脉的透明脂质样变性也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不可忽视的原因,在长期的高压状态下,会使脑内小动脉内膜水肿,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一些成分如脂质便会沉淀于血管壁,而高血压对动脉血管壁的长期施压可引起血管壁出现退行性变,导致小动脉出现透明脂肪样变、纤维蛋白样坏死,从而发生动脉血管壁结构的破坏而发生脑出血[4]。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目的不仅要求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要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是关键。目前临床上有内科和外科两大类治疗方法,由于内科治疗时间长,起效慢,因此病死率比较高。随着麻醉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重要手段,应用范围广,如大脑出血量在30ml以上、小脑浅表出血量在10ml以上者均可进行手术治疗。大骨瓣开颅术是本病传统术式,可彻底清除血肿,充分减压、止血,但此种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手术耐受差,对体质较差的患者是一个考验。小骨窗开颅术是在达到彻底清除血肿的同时,还因切口小而减少创伤,术后康复更快,且手术时间短,患者耐受度高,此外此种手术止血彻底,降低了术后再出血的几率,由于窗口小,术后无需再次修补颅骨,避免了二次手术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5]。本组中我们通过大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比较,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小骨窗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大骨瓣术,且能够减少并发症,更符合现代微创及健康理念,笔者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40-441.

[2] 宫杰,见文成等.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11):515-516.

[3] 李放治,范芳荣等.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2(4):289-290.

[4] 王兴霞,王颖.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机制探讨.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2):22-23.

[5] 胡永峰,郭振宇等.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767.

上一篇:生长抑素对肝部分切除后肝癌组织新生血管形成... 下一篇:40例妊娠合并结核病误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