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治疗方法大扫描

时间:2022-10-17 07:35:10

癌痛治疗方法大扫描

我国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年新发癌症人数在150万左右,因患癌症而死亡的人数则在130万上下,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癌症伴随的最令人不安的症状之一是疼痛,它不仅使患者本人遭受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而且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负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在全世界“使癌痛患者无痛”,迄今仍差距尚远,但各种止痛方法的出现,尤其是随着高科技而产生的新方法,给癌痛患者带来希望,使他们得到更多的手段来减轻痛苦。

抗肿瘤治疗――直接去除痛因

对某些患者,按以下情况进行抗肿瘤治疗可直接止痛。

放疗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脊髓受压、脑转移、周围神经被肿瘤浸润等情况具有良好的效果。

化疗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卵巢癌、骨髓瘤或白血病造成的压迫或浸润神经组织引起的疼痛能够迅速显效。

手术姑息性手术可以将大块肿瘤切除,达到止痛的目的。此外,手术固定病理性骨折,解除脊髓压迫和肠梗阻,引流大量腹水等对减轻患者的疼痛都有益处。

抗感染――准确应用可见效

有的人疼痛与已经形成的感染或潜在的感染有关这时应当及时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癌痛的心理治疗――极待关注

晚期癌痛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人格变异,主要表现为抑郁状态、恐惧心理和承受能力降低。所以有效的心理治疗在辅助肿瘤疼痛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薄弱之处,也是医务人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常用的方法包括:

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真倾听、真诚解释、支持性暗示治疗和解释性暗示治疗等。

生物反馈疗法借助仪器帮助患者自我调控,以减轻疼痛或治疗的不利影响。

行为疗法设置医疗特殊方法消除病症,改变行为模式的方法。

药物止痛――首选“三阶梯”

目前癌痛的治疗多采用综合的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方案”为首选,实施“三阶梯方案”的原则是:①口服给药;②按时给药;③按阶梯给药;④药物剂量个体化。国内外临床实践证明。严格按“三阶梯方案”原则规范化进行治疗,90%以上的癌痛患者可以得到满意的疼痛缓解,使生活质量提高(具体可参见本刊2005年第10期第16页)。

自控镇痛――让患者自主控制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英文缩写为PCA)是近20年来发展的新型镇痛技术,它的最大特色是让患者尝试自己控制自身的疼痛。它将传统的一次性口服。肌注或静注用药方式改为患者通过自控泵自行小剂量、分次给药,较为客观地满足了不同患者对止痛药的需求,不仅使镇痛效果趋于完善,而且克服了传统用药不及时、起效慢、镇痛不全和副作用明显的缺点。使患者能主动地面对疼痛,使因恐惧疼痛而引起的机体一系列恶性循环受到抑制或解除,不仅改善患者情绪,同时使其抗病、抗痛能力增强,临床可达到避免产生有关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的功能。

癌痛的有创治疗――“破坏”也是一种治疗

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后,仍然有一部分晚期癌痛患者不能有效缓解疼痛,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或因为疼痛复发疗效不佳,这时可以采用有创治疗。虽然这是一些破坏性治疗,但它可为饱受癌痛之苦的患者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平静地、相对舒适地。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一程。

神经毁损术

神经毁损性治疗分为物理性毁损和化学性毁损。物理性毁损主要为射频治疗,化学性毁损主要应用酚甘油(苯酚)和无水乙醇。其原理是使与疼痛有关的神经组织变性,而获得较长时间持续镇痛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顽固的慢性疼痛和癌痛患者,尤其是应用其他姑息方法、药物疗法效果不佳,或对阿片类药物产生明显耐药性不宜继续使用者。

射频治疗射频神经毁损是一种微创介入疗法。其优越性为:①定位准确;②程度可控制;③能进行试验性电刺激;④可在麻醉下实施;⑤损伤组织的恢复时间短;⑥比药物性毁损安全性高。

射频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多部位或大范围的癌面部、颈部。胸背部、腰腹部、骶部。

化学性毁损化学毁损药又称神经破坏药,依据其性质,浓度、剂量的不同,可对神经组织产生程度不等的破坏作用。临床常用的化学毁损药有苯酚和乙醇。常用于治疗的癌痛为:药物镇痛不满意而癌痛又比较局限于某一神经或神经丛,全身转移性癌痛,癌症引起的胸腹腔内脏神经痛。

这种毁损方法控制癌痛效果好,但也具有一些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技术操作要求高,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实施。

神经切断术

这是通过手术切断神经支配,以达到止痛的方法。对一些原因明确或定位准确的疼痛可试行相关神经切断。但是大约有50%的患者在手术后短期内重新出现疼痛,所以选择这种治疗要谨慎小心。

癌痛治疗新技术――带来希望

脊髓电刺激术

是通过调节脊髓水平的疼痛信号减轻疼痛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需通过一侧椎板切除或经皮在硬膜外置入刺激电极,确认其位置正确后,应用固定技术将刺激电极导线固定在皮肤或棘上筋膜处。同时在皮下做一皮囊,置入永久性刺激电流发生器,并连接到硬膜外导线上。由此,永久刺激电流发生器发出电讯号,可以通过刺激电极导线到达刺激电极,作用于疼痛区域相对应的脊髓节段,产生镇痛作用。脊髓电刺激是不依赖任何药物的绿色疼痛治疗方法。该方法常用于治疗癌痛部位相对固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也常用于癌症放、化疗后神经损伤性疼痛。

中枢靶控输注系统(吗啡泵)置入术

吗啡是通过作用阿片受体产生镇痛的,而阿片受体主要存在于大脑和脊髓部位。药物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但在进入全身前,部分已被肝脏代谢掉,吗啡在肝脏内是很容易被结合而失效的;药物要从血液进入大脑和脊髓必须要通过一个屏障,叫血脑屏障,只有那些脂溶性药物才容易自由出入于脑和血液,而吗啡盐是水溶性药物,很难通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和脊髓。

中枢靶控输注系统(吗啡泵)置入术是直接将吗啡注入脑脊液中,而大脑和脊髓就浸泡于脑脊液中,且脑脊液中的吗啡不易被代谢清除。因此,有研究证实吗啡泵用药量只需口服剂量的1/300,即可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此种方法几乎可用于全身所有部位的癌痛治疗。并且效果确切,有人将其称为癌痛治疗的终极方法之一。吗啡泵在治疗疼痛的同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可淋浴,游泳,也可外出旅游。缺点是价格较贵(其他详情可参见本刊2005年第10期第40页)。

生物止痛技术

生物止痛技术是培养、利用具有能分泌活性物质的细胞,然后体内移植、基因改造或转移的技术。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方法,以基因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能分泌多种镇痛物质的细胞或基因复合体,然后植入脑脊液中长期分泌镇痛物质以达止痛的目的,目前的报道仅限于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阶段。

专家提示

癌症患者出现癌痛无须忍耐,相信现代科学的发展能够为您摆脱疼痛困扰。

癌痛的治疗应遵循医师的指导,首选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三阶梯药物治疗。

消除“成瘾恐惧症”。镇痛药不等于,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成瘾的发生率很低。

如镇痛不满意可到正规的疼痛科就诊,疼痛专家根据您的病情,制订适合您的镇痛治疗方案。相信总有一种镇痛方法适合您。

上一篇:60岁的财富 下一篇:回忆我的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