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机械堵水措施效益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10-17 07:32:50

关于提高机械堵水措施效益的几点认识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大庆某采油采油厂机械堵水措施低效益的现状,首先应用目标管理方法,完善机械堵水各项常规、特殊工艺,确保机械堵水措施的顺利完成;其次以开发综合效益为中心,运用量本利分析方法,做好机械堵水成本分析,强化机械堵水措施管理;最后运用ABC分析法,分析机械堵水低效原因,加强机械堵水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工作。

关键词:机械堵水措施 综合效益 认识

一、前言

随着油田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油井机械堵水作为油田开发中最主要的增产措施,一直受到各油田的广泛重视。但是随着机械堵水改造对象不断变差、堵前含水不断升高等不利条件的影响,所要求的技术更高,措施难度更大,为了适应油田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机械堵水措施的综合开发效益,总结以往机械堵水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将工艺与现代化过程管理相结合,见到较好的效果。

二、高机械堵水措施效益的几点做法

1.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

鉴于以往机械堵水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完善和薄弱环节,我们把机械堵水作为一项工程项目来管理,将目标管理方法应用在机械堵水生产中,从堵前的目标培养,堵中的现场监督,到堵后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

2.目标实施的保证措施

通过目标管理,理顺了生产单位、施工单位与管理单位之间的关系,大大完善了机械堵水管理制度,通过集约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各级机械堵水监理的积极性,为保证机械堵水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机械堵水质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减少了机械堵水资金的不必要的流失。

3.运用量本利分析方法,做好机械堵水成本分析,强化机械堵水措施管理

我们把机械堵水措施的生产成本分为两类: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3.1计算盈亏临界点的机械堵水增产量X0

根据公式:X=(C1+M)/(V-C2)

固定成本为:C1=23.39×46=176(万元)

当M=0时,X即为盈亏临界点的机械堵水增产量:

X0=(C1+M)/(V-C2)=(1076+0)/(0.0750-0.03007)=3589.1(t)。

3.2预完成利润目标的机械堵水增产量计算

2010年厂计划机械堵水措施井年利润目标值为150万元,完成该目标的机械堵水井累计增产量为:

X=(C1+M)/(V-C2)=(1076+150)/( 0.0750-0.03007)=4515.9(t)。

3.3生产措施分析及方案制定

按往年机械堵水井机械堵水效果:平均单井日增油0.5t,有效期210天,成功率98%,有效率75%计算,则90口井可累计增油为:

0.5×210×46×0.75×0.98=3286t

与目标值的差异为:

4515.9-3286=1229.9t;与厂定增油指标3500吨相差1015.9t。

为了完成年利润150万元的目标值,生产会研究讨论后认为,要想在成本不超的情况下完成年利润目标,必须从加强机械堵水管理,提高机械堵水质量入手,从而提高机械堵水成功率及有效率,提高机械堵水增产幅度,延长机械堵水井有效期。制定措施如下:

通过以上各种方案措施的实施,使单井日增油由原来的0.4t增至0.5t,机械堵水井措施有效率增至100.0%,成功率100%,到12月底平均有效期210.2天,累计增油0.5×210.2×46×0.865×1=4515.9t,实现利润M=S-Y=0.0750×29272-0.030071×29272-1076=239.1万元,比计划多实现利润89.1万元。

4.运用ABC分析法,治理机械堵水低效井

对没有达到预期机械堵水效果的45口井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用ABC分析法对其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我们着重对以下几种类型的机械堵水低效井进行整治。

4.1供液不足,液面亏空:这种类型的井是因为平面矛盾大,或因为连通水井吸水差,达不到配注要求。对这一部分井,我们采取堵水和强化分注,加强注水量的做法。

4.2堵后管理跟不上,人为造成低效:这一部分井因为堵后工作参数不合理,或因泵效不好所致。对于液面太高的井,可以适当放大工作参数,换大泵;泵效不好的井,要及时进行检泵处理。

三、结论

在机械堵水措施过程中配套应用了几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系统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完善了机械堵水管理制度,理顺了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机械堵水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机械堵水措施有效率91.3%。

2.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强化了机械堵水生产和管理措施方案,到年底可实现利润239.1万元,比计划多实现利润89.1万元。

3.运用ABC分析法,找到了影响机械堵水效果的主、次要因素,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机械堵水低效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参考文献[1] 大庆长垣东部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论文集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2]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

上一篇:低变质粉煤热解过程研究 下一篇:钻具伸长量对修井施工质量的影响